近期看了《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一书,书中提到了面对孩子行为带来的问题,父母可以通过接受性语言、积极倾听、我-信息,双赢思维来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思考能力,从而让孩子和自己更贴心,下面是我对于解决孩子问题整理的思维导图: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也能反思改进自己,从而让家庭和生活更加美好。
1、为什么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不应该去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而是让孩子自己为问题负责,鼓励孩子去寻找解决方案,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因为:
1)所有孩子在生活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2)孩子在为问题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方面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未经利用的潜力;
3)如果父母送上自己预先做好的解决方案,孩子就会一直依赖父母,无法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遇到新问题都会向父母求助;
4)当父母接手或负责孩子问题并承担全部责任时,它不仅会成为一个可怕的负担,还会成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人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5)某些问题上孩子是需要帮助,但长期来看最有效的一类帮助就是不提供帮助,而是把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责任留给孩子;
所以要培养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为了让父母更轻松,而是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解决的意识,逐步迈向自立自强,同时也是对父母的挑战和锻炼,引导别人解决问题往往自己动手去解决一个问题要求高很多。
2、培养的第一步:识别问题的归属,对症下药
当孩子的行为为父母带来了一个问题,首先要区分孩子的这个问题属于谁?是属于孩子的问题,还是属于家长的问题,或者这不是问题。
比如:孩子因为玩具被抢生气或者哭泣,这是孩子的问题;家长忙了一天回家,孩子要缠着你玩,但是你觉得太累,不跟他玩,他生气或者哭泣,这就是家长的问题了。
父母一定要思考清楚问题的归属,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孩子的,不要把问题都锁定在孩子身上,简单的说孩子的挫折、迷茫、丧失、担忧和失败等都是属于孩子的问题,而不是父母的问题;而当父母面对问题产生“不希望”的感觉并付诸行动的时候,往往是父母的问题。
比如:不希望孩子来打断自己,不希望孩子比别的孩子差,不希望孩子不按自己的意思来做等等。
针对不同的问题归属,父母承担的角色不同,如下图:
识别清楚问题归属后,针对不同的问题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
面对归属孩子的问题,可以通过接受性的语言来引导和帮助孩子解决归属于自己的问题;
面对归属父母的问题,可以通过尝试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从你-信息转变成我-信息)和思维方式(从父母权利转变成双赢思维)来解决和预防这些问题。
3、归属孩子问题的解决方法:接受性语言和积极倾听
接受性语言
通过接受性语言来跟孩子对话,能够使孩子敞开心扉,让孩子自由地与父母分享他们的情感和问题。接受性语言能够邀请孩子分享他自己的想法、判断或情绪。同时接受性语言必须到位。学会用建设性的方式与人谈话,而不是用破坏性或者非治疗性的。
比如:孩子说不想上学了,父母的回复很有可能是,”那怎么行?”,“你是不是又在学校做了什么错事?” ,并没有清楚的去了解具体是什么问题,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而接受性语言的回复是,“我想听听你的想法”,“我想知道更多的情况”,“继续,我在听”,帮助孩子跟你更好的沟通,更清楚全面的了解事情的原委。
到位的接受性语言能让孩子感受鼓励,与父母更加亲密,敞开心扉,倾诉他们的情绪和想法。也传达了父母对孩子的接受和尊重,试想一下,别人如果这样对你的话,你是不是也会产生良好的感觉,愿意多表达自己?孩子也不例外。
积极倾听并正确解码反馈
接受性语言打开了孩子的谈话之门,积极倾听能保持这扇门的敞开。因为它能使信息的接受者和传送者同样积极,因为接受者(父母)需要解码传送者(孩子)说话的意思和情绪(内心),并反馈出来。
比如:孩子(哭泣),XX把我的玩具抢走了,正确的解码反馈应该是:你肯定不好受,你不喜欢他这样做。
积极倾听给亲子关系带来的好处有:
1)积极倾听帮助孩子减少对负面情绪的恐惧;
2)积极倾听能够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温暖的关系;
3)积极倾听能帮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4)积极倾听会使孩子更愿意倾听父母的想法和主意。
父母在运用积极倾听所需的态度:
1)必须希望听到孩子要说的东西(愿意花时间去听);
2)必须真诚地希望在当下帮助他解决问题;
3)必须真诚地能够接受他的情绪;
4)必读对孩子处理自己的情绪并为他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产生深深的信任感;
5)必须认识到这些情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
6)必须把孩子看作某个独立于你之外的人。
同时父母在使用积极倾听时常犯的错误,要注意避免:
1)用指导操纵孩子,而不是引导
指导意味指引方向,孩子会意识到,进而抵抗。
2)打开沟通之门,然后再把它关上
当尝试积极倾听后,先鼓励孩子表达真是情感,然后由于自己缺乏耐心和坚持变成插入自己的评价、判断、说教和建议。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只是诱使他们说出实话,从而会让孩子变得多疑。
3)鹦鹉学舌的父母
并没有真正的积极倾听解码到孩子的想法,而只是把孩子说的反射回去。
4)缺乏移情作用的倾听
没有理解清楚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5)在错误的时间使用积极倾听
孩子不想说的时候或者是在孩子需要特殊帮助的时候使用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只能为孩子开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释放情绪和定义问题。通常孩子自己会继续下去,最终找到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
4、归属孩子问题的解决方法:说话采取我-信息的形式和运用双赢思维
应对孩子的无效方法
绝大多数的父母在孩子的行为干扰他们生活时使用了无效的沟通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送出一个解决方案信息
当需要孩子体谅父母的的时候,不会等待孩子主动做出体谅父母的行为,而是告诉他们必须怎样做或者应该怎样做。会让孩子觉得被拒绝、被控制、会丢脸,进而让孩子缺乏责任感,不体谅父母。
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命令、指挥、警告、威胁、说教、提出意见等。
比如:你去找点东西玩;赶快去做作业;如果你不,我就...;你不应该那样做;你为什么不...。
2)送出一个拒绝信息
父母送出的拒绝信息会给孩子带来破坏性影响,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不足,破坏自尊,感到父母不公平,父母不爱自己,进而做出抵抗或者反击行为
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批判、批评、责备、归类、嘲笑、羞辱、诊断、心理分析等。
比如:你应该更懂事;你是我知道最不体谅人的孩子;你是个被宠坏的孩子;好孩子不会那样做;你为什么不能听话一点?
应对孩子的有效方法:运用我-信息
先看看你-信息和我-信息的给人带来的不同感觉:
你真烦人,非要缠着我跟你玩—>我累的时候不想玩;
你放学为什么不在学校门口等我->我去接你放学的时候,而你不在学校门口,我很担心,这让我心情很不好;
你怎么又把玩具扔一地—>我刚收拾完玩具,就被你弄乱了,我会觉得很歇气;
其实孩子也会解码父母说话的信息,如果是用你-信息,会让孩子有个不好的解码。而我-信息的会让孩子更能清楚准确的解码。
就以上面的为例,当说出“你真烦人,非要缠着我跟你玩 ”的时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坏,产生不好的情绪;而如果是说我累了,孩子能够解码是父母累了。
如果父母送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信息,孩子就会更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不可接受行为:
1)描述不可接受的行为
行为是指一个孩子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此处的关键是描述,而不是评价。
2)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
要和孩子明确表达孩子不可接受行为给自己带来的真实感受,通过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能很好的传递父母的真诚。
3)这种行为对父母产生什么影响
记住,要发送我-信息全部目的在于对孩子施加影响,使其改变当前的行为。仅仅描述不可接受行为并告诉他这种行为让你心烦、生气、沮丧等通常是不够的,孩子还需要指导为什么会这样。
比如:我去接你放学的时候,而你不在学校门口(不可接受行为),我很担心(感受),这让我心情很不好(产生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我-信息更加有效?
1)不太容易激起抵抗和叛逆,坦诚对孩子说出他的行为对自己造成的影响,比告诉孩子他采取了某种行为,所以他是坏小孩的威胁性要小的多。
比如:
哎呦,疼死我了,我不喜欢被踢(我-信息)
你不要再踢了,再也不许踢人了(你-信息)
2)能帮助孩子成长,帮助他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3)由于我-信息是坦诚的,会促使孩子在产生某种感受时也发出同样坦诚的信息。而逐渐恶化的亲自关系,就是在彼此冲突中变成互相指责。
4)用你-信息容易产生对抗和斗争,而我-信息则不容易导致这样的对抗和争斗。因为孩子不喜欢听到他们的行为给父母带来了一个问题,正如成年人听到别人指责你的行为引起了别人的痛苦,也会觉得不舒服。告诉别人你的感受远比指责别人威胁性小的多。
双赢思维
当发生亲子冲突时,往往会产生两种结果,父母赢了或者孩子赢了,面对亲子冲突的方法就是非赢即输。而多数时候,会采用父母权威来使用父母权利(即父母赢孩子输)来解决问题,但是父母如果一直滥用父母权利会带来以下的后果:
1)父母的影响力日渐减低;
2)激发孩子的反抗和敌对情绪;
3)让孩子变的有攻击性,喜欢回击和报复别人;
4)学会撒谎并隐藏情绪,喜欢责怪别人;
5)命令、指挥、欺负弱小者;
6)喜营不喜输,害怕尝试,缺乏创造力;
7)过于顺从从而失去自我,变成一个退缩逃避的人;
8)懂得讨好有奖惩权的人,成为一个阿谀奉承的人。
亲子冲突的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你赢我输和我赢你输中间找到一条路,那就是双赢思维,和孩子一起讨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执行。
注:书中提到的是没有输家,不过我个人觉得用双赢思维来描述更好一些。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于双赢思维提到:“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 ”
那么为何有效?
1)孩子更有动力执行解决方案,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提出或者参与的方案;
2)有更多机会找到一个高质量的解决方案,更能让大家都满意;
3)培养了孩子的思考能力,能够鼓励,实际上是要求孩子进行思考;
4)共同一个冲突,能够减少父母孩子之间的敌意,产生彼此之间更深的爱和亲情;
5)是要求更少的强制执行;
6)消除了父母和孩子对权利的需求,不再彼此争斗,而是同心协力去完成同一个任务;
7)能够触及真实的问题,发现真正困扰孩子的是什么。
其实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以后和他做好朋友,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孩子当作成年的朋友来对待了?谁也不会突然就成为了你的好朋友,何况孩子也非常喜欢被信任和平等对待的感觉。
亲子关系中运用双赢思维方法的6个步骤:
1)发现和定义冲突;
2)产生可能的备选方案;
3)评估备选解决方案;
4)决定最好的可接受解决方案;
5)执行决定;
6)对解决方案的效果进行追踪评估。
父母尝试运用双赢思维的方法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最初的不信任和抗拒
解决方法:暂时停止解决问题,用积极倾听鼓励孩子表达感受,然后尝试用我-信息表达希望孩子参加,依然无效,则等待两天后继续尝试;
2)找不到一个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法: 尝试一切能想到的办法;
3)运用该方法时遇到困境会回归使用父母权利
解决方法: 强烈敦促不要回归,否则下次尝试的时候,会更加困难;
4)应当把惩罚纳入决策吗
解决方法: 要彼此信任,要假设孩子会遵守,相信孩子会负责任;
5)当约定被打破时,孩子有时候不会遵守承诺,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解决方法: 用我-信息与孩子进行正面交谈,了解孩子违背约定的原因,并需要与孩子明确,每个人应当对自己负责,并值得信任;
6)当孩子已经习惯了胜利
解决方法: 要对孩子采取比以往更加强硬,更加坚定的态度。要明白总是让孩子获得胜利,会在将来付出可怕的代价,改变的过程中,要用积极倾听来处理孩子的情绪,并用良好清晰我-信息表达自己的情绪。
5、育儿先育己,即刻开始行动
家长需要明白孩子不会反抗成年人,他们反抗的是成年人夺走他们自由的企图。他们反抗的是成年人按照自己的形象改变他们或塑造他们的努力,反抗的是成年人的唠叨,反抗的是成年人强迫他们按照自己的是非观念行动。
父母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预防很多亲子冲突:
1)要更好地接受自己
研究显示,一个接受自己本人的人更有可能接受其他人,无法忍受自己的人通常也难以容忍其他人。
2)孩子不是完全归属父母的,而是归属自己的
孩子并不是只归属父母,而是独立,独特的个体。一个孩子有权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人,而不是父母规划好和要求的人。
3)你是真的喜欢孩子,还是只喜欢某种类型的孩子
要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是真的喜欢孩子,而不是只喜欢某种类型的孩子。
4)价值观和信仰不是唯一的
父母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越确信无疑,就越有可能强迫孩子接受它们。
5)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
而不是希望通过孩子来弥补婚姻关系中缺失的欢乐和满足。
今天的父母是昨天的孩子,自己也是缺乏有效育儿方法的产物。所以需要我们自己接受挑战,学习新的技巧,在家里培养富有责任感的孩子。我们可以从今天开始,从这一分钟开始,从你家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