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一个人到底是对世界有多失望,才会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去与这个世界抗衡?也许又不是抗衡,这是为了唤醒某些东西!
房思琪18岁以后的生命将会在精神病院度过,并且被所有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文学所造成的不正常,没有人会追究过去五年发生过什么事情,一切都按照正常的轨迹继续前进。其实,我们都明白房思琪就是林奕含的原型,作者在书中给了继续生的机会给房思琪,自己却选择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她没有做到小说里伊纹所说:“你有选择,你可以假装这世界上没有人以强暴小女孩为乐,假装小女孩没有被强暴,假装思琪从不存在……”,因为有些事情从来就不是假装就能忘记的,时间也没有这个魔力让所有发生过的恶意消失得一干二净。我所遗憾的是:这竟然是一个来自现实世界的故事。
青年作家李尚龙曾经说过:“这世界有个奇怪的现象,总是等到作者离开人世,人们才去读她的作品。这世界还有个奇怪的规律,总是要等到人以命相逼,才意识到事情不小。”倘若这个故事能引起关注,推动社会对性暴力的立法,我想这就是作者所希望看到的。
原来,人对他者的痛苦是毫无想象力的,一个恶俗的人进行的性暴力,大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起码这个故事的社会是如此。故事的施暴者李国华固然是个罪恶重重的人,披着文学的外衣冠冕堂皇地谈论着这世间的“爱”,在他人看不到的世界里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祸害少女的禽兽。还有无论是房妈妈还是精神双胞胎的刘怡然,或者同住一栋大厦的人,无不在推动着思琪一步一步走向了深渊。明显地,房妈妈对孩子的性教育的是缺乏的,无数次思琪试探性地抛出一些问题,都会被无情地挡回去。形影不离的刘怡然却不懂得每一个夜里思琪翻来覆去的不眠与噩梦,甚至妒忌她记恨她嫌弃她。其实早在五年前,当思琪的灵魂不再回到肉体上,她就已经永远地死去了,不过是行尸走肉架着皮囊存在着。故事中的世界是恶意的,施暴者竟然撑起了一个卓越有作为的补习教师的名堂,钻了法律缺乏证据罪名不成立的空子,继续游走在年轻的女孩子身边并继续一直享受着一种崇敬。而受害者却成为了别人言语中不堪的活该者,房思琪心中可笑地充满着罪恶感,她认为这是老师对她的爱理所当然地不能拒绝,同时她也不能接受别人的爱,最终疯掉,但是日记里明晰地记录着所有的痛苦,多可悲的人。
同样地,郭晓奇也遭遇着这一切,只不过她曾经做过一些无谓的反抗,最终却不了了之,人生也从毫不费力就能摘到苹果变成了一团糟糕。这故事就是这么的不合常理,却又真实地上演着,应该让该接受惩罚的人与受伤害的人错位,罪恶的人该在痛苦中救赎,受伤的人在希望中重生,可惜的是荒谬却在继续。
有人会说:你可以追问文学的意义,但是别追问得太久。但文学从来就不是伪善的,相反在不磊落不光明的世界里,有人因为文学而找到了一束光。伊纹可以说和思琪有着不幸的平等经历,都是行走在诗与爱中的不幸女孩。忍耐从来就不是美德,在生死之际学会了选择,于是伊纹救赎了自己,却无法救赎和自己同样不幸的思琪。往后的日子,她一定会将沉重得令人窒息的黑暗慢慢消灭,但依然承认这世间本来就是不公与伪善的。
“承受痛苦的人感受到生活可能恰如凌迟。每一寸时光,都是酷刑加身,向死而生的勇气比沉默的死去更加艰难。”我想用这段话形容作者对生命的选择是再也合适不过了,那位流着血泪写下细腻文字的作者,害怕的不仅仅是所写的、最可怕的事,竟然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还害怕着自己的这些文字竟然对这个社会没有一点作用。在每一个深夜里惊醒的她,最终选择了沉默地死去,她还是不够勇敢,没有向死而生的勇气,那是因为过去的种种对她来说比凌迟处死来得更难受。
美丽的字眼里隐喻着不堪痛苦的事实,希望刘怡然替思琪好好地活着,但并不要假装这世界上没有人以强暴小女孩为乐,假装小女孩没有被强暴,假装思琪从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