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来自哪里,全人类在开心的时候都会微笑,厌恶的时候都会皱眉,
然而,这些情绪的表达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表情。
就像在看恐怖片时,感到恐惧时有的人可能会嘴巴张大,被吓得跳起来大叫,有的人可能会吓得把手盖在嘴巴,身体蜷缩起来。
即使是同一种情绪,也会因为个体和情境的不同,而展现出多种不同的面部表情的。
同样是感受恐惧,如果你是遇到抢劫,那你所表现出来的表情和行为,也是有千差万别的。
1情绪到底是什么
要很好的了解情绪,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控制情绪的脑部。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脑经历过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再到人的进化过程。
可以简单理解为三层:脑部最里层称为生存脑,第二层称为情绪脑,最外面一层则是思考脑。
生存脑主要是脑干部分,它的功能很简单,主要分负责处理身体活动。比如呼吸,心率等。
以及最原始的身体生理反应等,比如手碰到很烫的东西会自动缩回,不吃饭会饥饿,不睡觉会疲倦等等。
情绪脑负责处理我们的情绪反应。情绪是表现痛苦与快乐的方式,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
大脑的最高层,则是“思考脑”也称之为“理性脑”,是我们的意识及推理能力发挥作用的地方。
2 情绪的出现也是为了适应生存
就拿恐惧这个最原始的情绪来说,恐惧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当危险出现的时候,我们会产生恐惧的情绪,会提醒我们需要下一步的行动,这个行动可能是逃跑,也可能是躲藏。
愤怒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我们遇到挑衅, 或者竞争对手的时候,愤怒的情绪就会起来,帮助我们准备进行战斗。
随着进化,除了喜、怒、哀、乐这基本情绪之 外。
我们还会很多其他的情绪比如说感恩、兴奋、紧 张、沮丧、空虚、寂寞等等。
面对外界的刺激,我们都会产生相应的情绪,情绪的出现就会引发下一步的行动。
3 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知道,人类的语言是后天习得的。
而世界上的语言千差万别,是因为我们在刚出生时,完全不具有说话的能力的,但我们具备了习得语言的潜能和器官。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的语言器官越来越成熟,语言的潜能就被激发出来了。
情绪也一样,我们天生拥有能够感受、学习和理解情绪的潜能,拥有能产生情绪的条件。
但具体的情绪是怎样的一种模式,以及情绪产生的条件,则人人都是不同的。
就像我的快乐和你的快乐是不同的。我快乐时的表情、心跳频率、体温等都会和你不同。
行为也会和你不同,大脑激活的模式也会和你不同。
而之所以会有这些不同,是因为我和你有着不同的经验,而情绪模式都是后天习得的,并且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但是,如果基本的情绪种类和情绪反应,并不是刻在我们的基因里的话,那么情绪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人类并不是天生就拥有各种各样的情绪的,在生命的开始,各种各样的感官信号对人类来说并无意义,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体验盲区。
但随着生活的经验逐渐增加,那些原本无意义的感官信号,乃至生活情景,会逐渐与不同的情绪概念连结了起来,各种各样的体验盲区也因此渐渐被填补上、有了意义。
就像一个新生婴儿,任何的感官感知,无论是眼、耳、口、鼻、肌肤,还是体内的五脏六腑。
无论是心跳加速、还是肠胃的蠕动,抑或是当下他所处的情景,所有这些感受都是无意义的讯号。
身体的感受对这个新生儿来说,简直是体验盲区。
但是,随着婴儿的长大,在与成年人的互动中,会观察到在特定情境会有哪些情绪表现。
有时,父母则会在特定的情景,主动的给婴儿贴上诸如快乐和伤心的情绪标签。
在与成年人长时间的相处中,这个婴儿开始对人们的情绪表现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的,婴儿会将自己所感受到的那些无意义的感官感知,以及当下的情景,对应到成人所表现的情绪概念之中,进而逐渐的掌握。
什么样的身体感受和表情是快乐,什么样的身体感受是愤怒,什么样的情景会引发什么样的情绪等等。
当然,每个婴儿透过潜移默化所作出的“归纳”和“理解”是不同的,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人的情绪模式不同。
接着,例如像心跳加速这种,原本是无意义的一种感受,会像前面那个斑点图那样,变成有意义的情绪了。
最后,当婴儿的体验盲区被情绪的概念填补后,接下来的一切就会自然而然的重复发生了。
每当他遇到相似的情景,感受到相似的心跳加速,他就会产生特定的情绪。
就像猎人初次听到草丛中有嘘嘘的声音,以为是猎物,走近一看是一条蛇。
之后当他再次看到草丛有嘘嘘的声音时,他的大脑会自动的预测出有一条蛇的存在。
可见,情绪是由过往的经验构建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