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六年,我再次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相比起第一次的懵懂,这一次我对于这个朝代有了新的认识。
在很多人眼中,在史书中留名的人都是非善即恶,好像每一个人都是圣贤。然而在当年明月的书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鲜活的人,他们不再是书中遥不可及的大人物,而变成了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所以我们到底该如何定义所谓的善恶?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朝代的亡国之君都是骄奢淫逸,不理朝政,任由自己领导的国家走向灭亡。可是在我看来有一位是例外的,那就是崇祯皇帝。在书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位帝王的无力,他并非不想让已经伤痕满满的大明王朝重现往日的辉煌,可是正如当年明月所说“气数已尽”,任凭他杀再多的奸臣,打再多的胜仗,也无济于事。大明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
崇祯是不幸的,如果不是他之前的几任皇帝胡作非为,如果他生在明朝的繁盛时期,他是有望成为一代明君的。可惜历史没有假设,事实就是在他的带领下明朝覆灭,他从此背上亡国之君的称号。
由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变为遗臭万年的卖国叛徒,也许就只在于他人的一句话。袁崇焕,他久经沙场,一次次抵御后金和倭寇的侵袭,保护着风雨飘摇的大明。却因为在和皇太极的一场战争中的一次错误指挥,被朝廷中的众人误以为他与皇太极私通叛国,就这样丢了性命,还背上了叛徒的污名。一个为了自己的国家浴血奋战的人,一个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又怎么会走上叛国这条路呢?崇祯在大明灭亡之际曾说:“诸臣误我”。看看袁崇焕的经历,就知道在那个朝代忠臣的命运远比奸臣悲惨。
有一群人,他们从朱元璋建国之际就已经存在,哪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就是言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开始凌驾于皇帝之上。普天之下,没有他们不敢骂的人,没有他们说不过的理。也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左右着皇帝的决定,甚至影响国家的进程。他们骂奸臣,但他们也不放过忠臣。在他们眼中,凡是与自己对立的人,那都是要弹劾一番的。最终,他们骂死了严嵩、魏忠贤;也骂死了张居正、袁崇焕。终于,他们骂死了自己的国家。
言论自由,这是一个当今社会不断提起的话题。固然我们需要说自己想说的话,但这个世界多的是人云亦云,能认真思考的人太少了。一旦言论自由泛滥,人没有了畏惧,那么我们就是身处地狱而不自知。很多时候,你不经思考说出的话可能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皇帝、大臣、太监、百姓…是他们构成了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也是他们决定了明朝最终的生死存亡。朝代的更替从来不会因为一个人而停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浪潮之中,他们也只是渺小如苍粟。
崇祯是亡国之君,却也除掉了奸臣,打赢了倭寇;袁崇焕是叛徒,却也依旧奋斗在前线,保家卫国;言官们是忠臣,却也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祸害他人。他们每个人都好像是好人,却又好像是坏人。我们无法定义他们的好与坏,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只是普通人。但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那就无惧世俗的眼光。好与坏,都只是留待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