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是瓷心鱼的第44篇笔记。
一、精彩摘抄。
1,四十岁之前,人生前半程,仿佛爬山,目标明确,朝着山顶,心中常常充满期待,骑虎驱龙,披荆斩棘,全是向上的力量。
2,四十岁之后,人生后半程,尽管可能有所谓更高更远更强的目标,但是心里清楚,身体里、心里、周围,有种东西已经过了盛时,仿佛花开全满之后,月升全圆之后,仿佛长篇小说读了一半之后,仿佛下山,无论怎样界定,那个山脚一定在等着我们所有人,那个肉体无法避免的终点比上山时看得真切得多。
3,期待少了很多,回望的频率多了很多,越来越精打细算于剩下的时间如何花,仿佛一个勤俭持家的人对待一点点减少的储蓄,只花时间给三类人,好看的人,好玩的人,又好看又好玩的人。
4,死亡不是终点,阴阳其实无隔,一个楼的不同单元而已,死亡之后,肉身和灵魂换了另外一种我们并不清楚的方式存在而已。
5,情欲不是一个坏东西,情欲是原动力。
6,任何一个人,包括父母,都不能决定一个孩子的到来。任何孩子的父母都只是一个通道。众多无法确定的力量合成一个决定,把一个无法事先确定的孩子通过这个通道送到人间,孩子的到来其实是为了给这些众多的力量再添一个更不可控的因素,仿佛一粒砂投入一座城堡。
7,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儿,慢慢放下输赢和计算。
二、阅读延伸。
1,冯唐:原名张海鹏,诗人、作家、医生、商人、古器物爱好者,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
“作家”、“医科博士”、“前麦肯锡合伙人”——这三种身份同时放到一个人身上,是不是显得很奇怪?但在冯唐身上,这些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你可以在他身上找到这三样工作的共性——敏锐,同时也能找到三样工作在他身上体现出的不同东西。
70后著名作家冯唐因“万物生长三部曲”而被读者熟知,其文集也将上市。文集共分五卷:万物生长三部曲”——《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思想随笔录《活着活着就老了》和其青年时代小说作品《欢喜》。
冯唐的小说语言清新,技巧圆熟,受到一批文学青年和知识分子的喜爱,也有不少人评价冯唐为当代文坛中的异类,在他的作品中经常是以一种充满着物质性的口语方式在叙述,以一种绵密饶舌的喋喋不休给予写作以丰富构成。除了写青年的成长,冯唐小说还有一个潜在的主人公:北京。他的文字中,有关北京的路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充满着大大的拆字、汽水、防空洞、自行车的老北京;一个是被高楼大厦占据,面目全非的大都会。
2,人类永生:据美国科技博客Geekwire报道,作家、发明家、计算机科学家、谷歌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近日接受《花花公子》杂志专访,分享了他对技术的更多见解,以及技术将对人类寿命的巨大影响。库兹韦尔称,在不远的将来,技术将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健康。
库兹韦尔说:“我认为在2029年左右,我们将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届时医疗技术将使人均寿命每过一年就能延长一岁。那时寿命将不再根据你的出生日期计算,我们延长的寿命甚至将会超过已经度过的时间。”
库兹韦尔坚信“奇点”(The Singularity)绝对存在,届时在技术的帮助下,人类将实现永生。库兹韦尔认为,人类将在2045年实现永生。因为据他推测,那一年非生物智能的创造力将达到巅峰,超过今天所有人类智能总和的10亿倍。但是在2045年到来之前,库兹韦尔认为我们就可以开始“不死之旅”。
3,胡适嫖妓:以下文字摘抄自网络:1909年10月,胡适所在的中国新公学解散。这是胡适自1904年到上海以来第一次感到生活无所依靠、精神无所寄托。不幸这时“家事败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就那么一点薄产,兄弟还要分家,母亲病倒,亲人亡故。只有十八九岁的胡适生活潦倒,他感到“前途茫茫,毫无把握”。“在那个忧愁烦闷的时候,又遇到一班浪漫的朋友,我就跟着他们堕落了”。于是看戏、打牌、逛窑子成为胡适排遣自己的三大方式。
据现存59天的《藏晖室日记》粗略统计,有明确记载的:打牌15次,喝酒17次,进戏园、捧戏子11次,逛窑子嫖妓女10次,共计53次。几乎每日里不是打牌,便是喝酒,不是与戏子往来,便是逛窑子。
——————
欢迎订阅公众号:瓷心鱼笔记,微信号:cixinyunote,周一至周五更新。注:部分内容及题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今天推荐的文章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qE6I0hnY-0YFisloxwR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