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游侠们的精神生活

这次来北京,依旧行程匆忙,肩负着任务与压力。但我努力让自己的心境比以往更丰富一些。作为一个常年生活在四线城市的公务员,我不禁好奇:在这座繁华、忙碌、政治氛围浓厚,又汇聚了不同文化、不同收入、不同地域人群的都市里,那些怀揣理想的年轻人,究竟是以怎样的方式和心态在与这个世界相处?

十六年前,我在离这很近的地方读大学,和爱人常来北京。如今国家发展飞快,城市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似乎不再像我们那时爱逛商场。在我们那个物质还不丰裕的年代,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都能淘出无穷乐趣。而这一代年轻人,生长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似乎和我们不太一样。他们身上有种说不清的从容,不像我们那代人那么容易焦虑、活得那么焦灼,甚至习惯于讲苦衷。这或许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年轻人的智慧——不被时代裹挟,而是去享受时代。这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不知为何,每到一个城市,我总感到疏离,不愿打扰别人,也不想被人打扰。工作之余,除了在酒店周边跑步、健身,似乎没什么特别想做的,也没什么美食能勾起冲动。跑步路过国家话剧院时,我想起前段时间在“得到”上听到的一位话剧艺术家的创作分享。大学时,我们汉语言文学班有个同学对话剧极其痴迷,他在校园里排的那出戏,轰动一时,我也曾有幸观看。他的梦想是拿到茅盾文学奖。不知这位师哥如今怎样了,但每次看到话剧相关消息,我总会想起他,愿他一切安好。

尽管工作累心,我还是提醒自己保持平和,凡事尽力而为、顺其自然。于是决定去看一场话剧,感受当代年轻人如何经营自己的精神生活。我选了一位青年导演的作品《小李》,内容聚焦于年轻人的焦虑、性格的双面性,以及他们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他们为热爱之事可以不顾一切,那种“戏比天大”的执着,是我们这代人身上少有的。我们总对自己抠抠搜搜,挣钱不知为何,花钱也不知该省该花,常常迷失在奔波里。

出差期间,恰逢北京国安对上海海港的中超关键战。我犹豫再三——性格中最大的弱点,大概就是遇事容易纠结。反复查看票价后,忽然想通:工作慢慢干,已经足够尽力了,何必再苛待自己?于是买了张780元的票,走进球场。四万人的呐喊形成一种从未有过的沉浸感,仿佛古罗马斗兽场。场上的22名球员和裁判,似乎听不到我们的呼喊,只专注踢球。你说他们是在表演吗?似有若无。看台上的观众,无论携家带口、成双成对,还是白发老人,都在用行动支持自己的球队。本质上,他们是在把生活过出情趣、过出热爱。我们终日奔波挣钱、竞争拼搏,到底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能安心看一场球,或许也值得。

在现场,我也看到不同收入群体的差异。这个社会贫富差距依然明显,但每一个成功者都值得尊敬——他们背后或许有不为人知的付出,或是几代人的托举。我们不必羡慕,只需脚踏实地,一代人接一代人努力,生活总会越来越好。

明天就要离开北京了。这几天内心经历不少煎熬,总担心工作得不到认可,怕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晚上,我选择用一场脱口秀告别这座城市。“大笑脱口秀”的现场,年轻人那种即使漂泊、即使为房租焦虑,仍愿花钱买笑、活在当下的态度,让我触动。他们让我看到:哪怕暂时艰难,也要让此刻有光。

时代真的变了,年轻人也变了。或许,的确是我们这一代活得太纠结焦灼保守了。让我们努力向当代年轻人学习看齐靠近!

(2025年9月24日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