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尔顿
每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作者都应该对自己的写的文字保持敬畏之心,如果只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那么读者也自然不会认真对待你的作品,并会把他们等同于一些粗制滥造的文章,不屑一顾。
当然,每个人都有写出烂文章的自由,正如作家也不是每篇文章都是精彩至极,也有乏善可陈、平平淡淡的文章。但一个好的写作者绝对无法接受自己每篇作品都平庸至极,得不到任何人的赏识。写出好文章,被人赏识,这是一个写作者的自我要求和期望,也是创作的持续动力。
『每天日更,我做不到了』
连续日更快半个月了,刚开始,每天下笔如有神,满脑子都是想法,然后迅速捕捉,落笔成文,期间作适当修改,最后发布,每天如此,激情四射。
不过久而久之,我发现脑袋里的想法越来越少,感觉大脑日益被掏空,保持日更对我来说显得力不从心,但是随便写篇文章凑字数,我又感觉对不起读者对不起自己。正在这时候我看到了一篇文章,把我解救于水火之中。
『 保持输入,才有输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写作也是这样,100个字的输出,可能需要10000个字甚至更多的输入,这一点也不夸张。
保持每天阅读的习惯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我有个朋友,十分爱看书,有一次去他房间,看到他的书是这里一堆,那里一堆,床头还有一堆,虽然看着不美观,但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自己需要,随手就能拿到书,方便省力。
当然,这样做还有一个心理暗示的作用,每天看到这么多书,如果不拿起一本翻一翻,阅读一下,总觉得有点愧疚。翻书的过程也是一个选书的过程,如果感兴趣,你当然也会接着读下去,不感兴趣的话就拿起另外一本,毫无心理压力,怡然自得。
『高质量的输出才有用』
什么是高质量的书呢?我指的是经典,因为经典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人类知识的精华。
但是读不下去怎么办?这里涉及心理学的舒适区的问题。
如果你一直选择一些很容易懂的书看,这样并没有理解难度,因为这些内容都在你的理解能力范围内。也就是说,你处在阅读的舒适区。
那我们需要读一些什么样的书呢?我们需要阅读一些略微超出我们理解能力范围之外的书,这样的书可能读起来有点枯燥,比如《悲惨世界》、《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但如果你能耐着性子把他们啃完,你再看之前读的书就会觉得食之无味,一点也看不上眼。这说明你阅读品味提升了,对作品的质量要求也更高了。
如果别人都看不下去,而你能耐心看完,那么你无疑战胜了很多人,可以收获很多赞赏和钦佩的目光,这是一件多么值得炫耀的事。
高质量的输入才有可能导致高质量的输出,你才有可能进步。
『跳出去,看一看』
我把写作当成一个修剪花园的过程,有时候你觉得自己的花园已经修剪得很美了,洋洋自得,但如果你抬起头看看别人的花园,也许你会惊讶和赞叹:哇,原来还有这么美、这么有创意令人惊叹的花园啊。
时常跳出去看一看,看看优秀的人怎么写作,欣赏他们的文字,品味他们文字的“味道”,你会发现有的人的文字慷慨激昂,令人振奋;有的人的文字温文尔雅、柔和得像一颗光滑的小石子,让人内心平和;还有些人的文字充满深意和哲思,让人深沉。
跳出去看一看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不要只限于自己的领域,对于其他领域的书一本也不碰。广泛阅读,你会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发现。打破思维的局限,有时候就是从其他领域开始的,历史上不是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吗?
人类的知识在很多领域都是相通的,因此跳出去看一看很有必要。
『或许可以隔几天,更一次』
之前我很害怕我的日更达人小标识消失,有时候是为了日更而日更,观点也是憋出来的(你知道这有多难受了吧),其实我内心是焦虑的。
所以为了保证文章的质量,我不再强求自己日更,我选择给自己留出时间阅读一些有思想深度的书,然后写书评,并做分享。
愿每个写作者,都能在这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