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生于1642年,死于1707年,原名朱若极, (我本家,先自豪一下。) 是明皇室后裔。满人的入侵使得石涛家破人亡,年幼的他从家难国难中幸存,出家为僧。清朝建立以后,石涛以遗民画家的身份开始作画,他走遍全国,与当时的画家士人交游。1691年的时候,石涛定居扬州,开设“大涤堂”,以卖画为生。
石涛堪称是中国绘画史上少有的天才画家之一。他的晦涩难懂的《画语录》,富有个人风格的画风,以及他坎坷不平的身世,都使得石涛成为中国画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石涛生活的明末清初的年代,从中国绘画史上来说,是一个中国画风格已经确立的时代。继董其昌(1555—1636)将中国士人画分为“南北宗”之后,中国画的风格便逐渐定型。然而这种传统的风格在清初,对画家来说变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些画家选择继承传统,例如清代著名的“四王”(王时敏、王翚、王鉴和王原祁),而另一些人则提倡对传统的反叛,例如“扬州八怪”(金农、郑板桥、王士慎等)。然而,对于遵循传统的画家来说,选择哪一种风格派别或者传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对于反叛者,如何反叛传统从而建立自己的风格,也并非易事。
墨对于石涛来说十分重要,后人评价石涛和八大山人则说,石涛善于用墨,八大善于用笔。石涛认为:“画之蒙养在墨,墨之生活在操”(画语录皴法章第九)。因此,墨是在存在与虚无之间的一种暧昧的东西,只有通过墨,笔画才能创造世界。同时,用笔的手腕、胳膊乃至全身,使得墨富有生气。
石涛说:“必因峰之体异,峰之面生,峰与皴合,皴自峰生。”因此,石涛并非拒绝学习前人之皴法,而是认为皴法应与自然之峰所结合,画家在作画时候应灵活运用,才不会将皴法用死。同时,石涛继续说:“然于运墨操笔之时,又何待有峰皴之见。一画落纸,重画随之。”当在作画时,画家将忘记皴法等技法,心怀山川,一笔一划之间,山峰自现。这才是石涛“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表现。
石涛学习所有古代大师的皴法,并将其化为己用,灵活变化,产生出自己的风格。并非只是单纯地反叛传统,他的天才之处在于他对于传统的学习与继承,从而又从中产生出新的东西,对之后的画家产生深远影响。
欢迎关注笔墨江湖,祈望我的手写投稿得到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