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你的接纳,允许你的拒绝。

有一位学生愤怒中带着委屈问我.:"老师,我是不是不适合群居?"我诧异何事令她如此对自己上纲上线,原来是因为她与其他人合住,宿舍的卫生基本上是她的责任,其他二人对脏乱视若无睹,一二个月她还能接受,但时间久了她就无法忍受,有了口角与矛盾后她又陷入自责中。抛开宿舍制度与她人问题我问她:"假如宿舍脏乱,你不打扫会如何啊?"她回答我说心里难受,我复问她那么打扫卫生就是为了让自己更舒服对吗?她说是,我问她那为何为自己做事还那么生气啊?她陷入思考中。

我们天生是矛盾的,不在乎付出努力,但又期待对等的回报,不介意给予关照,但又渴望对应的肯定,于是我们总是在拯救者,受害者,暴君三个角色中令自己迷失。

当我们面对弱小的,需要帮助的,以及那些能体现自己力量的情境时,我们内在的"上帝"特质就油然而生,我们愿意为家尽孝,为主尽忠,为友尽义,这些都反应了人性的可贵,促进了世界的善与美。可是绝大多数人以为自己的这种给予行为是无私的,这是真的吗?我曾经询问过每一个给路边乞丐赠钱的朋友,是因为这样做对乞丐有帮助?还是因为让自已舒服一点?更多的回答是后者,都是因为见其可怜内心难受,稍作给予道德似乎得以补偿,出发点终究是为了自己内心舒服,我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无私!

我们都不吝啬对别人好,但我们不能接受别人将这种好视为理所当然,一旦对方无所回报,我们就会变成受害者。于是常听说:我们家为了让你上好高中,都砸锅卖铁了,你还考出这样的成绩!我为了这个家起早贪黑,你却连个厕所都买不起,我当年真是瞎了眼!公司对大家如何如何的好,员工却丝毫不懂感恩!一旦这些念头起,内心就开始愤愤不平,只至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便开始爆发如同暴君,摧毁自己,摧残别人。

佛教将"布施"列为修行六度之首,并指出若无"舍心"则无布施,舍心既是不求回报。对于现代人来说,习惯公平与交换,不求回报何其难,但正是如此,就易生成受害者心态,苦不堪言,只有给予变得纯粹,人心才会变得简单,而世界所有快乐都缘于简单。

当你想爱某个人,请你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爱你是我的事,与你无关,我接纳你的接纳,也允许你的拒绝!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项目有个需求,App需要跳转到QQ,实现起来不难,注意需要开通QQ推广功能,下面直接上代码: 判断是否安装了某app
    浮名虚誉架构师阅读 856评论 0 0
  • 12月23日,各联合执法站及外围管控点共分流车辆4500余辆,其中东、西外环道路分别分流国三以下车辆1100...
    0fd15c2ca728阅读 223评论 0 1
  • 稚年时觉得做个女人, 漂亮很重要。 后来觉得, 品位和气质很重要。 再后来觉得一生有个男人疼你很重要 。 直到后来...
    Natural0阅读 152评论 0 0
  • 看完《红楼梦魇》未有冷静间 又想起《红玫瑰与白玫瑰》来 飞虫结伴停歇在檐下的石头上 我则拥着于你的遐想辗转反侧 此...
    李自省阅读 248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