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经常看到的那些坐在墙根晒太阳的老人们,如今大多不在世了,三十六岁的我,也已到了感怀岁月的年纪。
我看起来像个老实疙瘩,其实内心非常古怪和叛逆,应该算是长辈眼里不讨喜的人了。俗话说“本性难移”,生来就这样,我也没办法。
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四处溜达,不需要做任何准备,两条腿就够了。十几年前是这样,过了那么多年,还是这样。偶尔也会责怪自己,十几年,四千天,竟然学不会一个拿得出手的兴趣爱好,丢人呐。后来一想,拿得出手的那叫专业,叫特长,“兴趣爱好”本就是来娱乐自己的,于是便也接纳了这样的“我”。
逛名胜古迹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雕像或碑文,我第一眼看的永远是上面的生卒年月。我会掰着手指算,他(她)活了多少岁,即便我根本不认识他们。除了姓名、生卒年份,后面还有大量词藻用以介绍这个人的“履历”,比如生于何地,在何处任职,做过哪些贡献。我会根据他(她)活的年数和所做的事情去衡量他(她)伟大的“程度”。
比如,一个仅活到二十五岁的人,却参与撰写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献,又或者一个只活到三十几岁的人,不仅任职高官,多次被提拔,还写了很多代代相传的诗篇。还有很多在世时间只有四五十年的人,却为整个时代按了快进键,用智慧和才学打破了旧思想、旧理念,带领着人们奔赴了新时代。对于这些人,我是由衷敬佩的,活在当下,我们都知道“改变”很不容易。改变自己很难,改变别人更难,改变一个时代那简直就是寸步难行。
其实世界上失去任何人,社会都会进步,只不过会在黑暗与泥泞中摸爬滚打更长的时间。所以无论是时代造就了伟人,还是伟人创造了新时代,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一切都在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就是自然规律。
抛却伟人,我们大部分普通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是参与者?验证者?托举者?还是,旁观者?
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我都在为这个“无聊的命题”而迷茫,我迷茫,是因为我无能。
我经常盼着自己能活100岁,因为实在不知道三十岁、五十岁、七十岁的自己能做出什么贡献?当然,我也不相信100岁的自己能整出什么奇迹。就是想有足够的时间去琢磨这件事,“琢磨”又不占用任何“伟人”的名额,对吧?
有时候,自己就像一只趴在果树下的蟾蜍,决定不了它结什么果,也不清楚它何时结果,能结多少果,哪一颗果子是属于自己的......当我花三十年时间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才发现树干上、枝条上早已爬满了蟾蜍,它们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颗果子。
很多时候,我们来不及思考,也来不及犹豫,闭着眼就追。甚至都没想过,蟾蜍吃不吃果子?
再过三十年,说不定我就爬上树了!站在某个平稳的树杈间,欣赏着一颗饱满、透着光泽的果子,激动、兴奋、泪流满面......总之,一定是胜利的模样。如果到那时我才发现自己果子过敏,该怎么办?
要表现出来吗?下面可有一群想要爬上来争夺果子的蟾蜍!
要谦让吗?那可是花了三十年思考,又三十年攀爬才得到的!
其实这个问题暂时无解,在所有“得到”到来之前,压根没有选择权。
所以,在短暂的生命里,在少之又少的伟人出现的背后,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死之间能留下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