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是中国第一古刹,是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声誉显赫的禅宗祖庭,少林功夫的发祥地。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中岳)五乳峰下,由于其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一一跋陀,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为其建寺。
印度高僧一一达摩从印度航海到中国广州登陆,又到南京,又从南京"一苇渡江"到少林寺,看到少林寺风景秀丽,幽雅清静,到此修炼,并传授禅宗,弘扬佛法。后来,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声名大振。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以后代代相传,传慧可二祖;传僧璨三祖 ;传道信 四祖;传泓忍五祖,传慧能六祖。因历代潜心研究,少林武功甲天下。下面依次看看少林的景观:
远望山门,上方横悬康熙御题"少林寺"金字匾额。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山门的八个字东西两边对称,立有两座石坊,东石坊外横额:“祖源谛本”四字,内横额“跋陀开创”;西石坊内横额:“大乘胜地”,外横额:“嵩少禅林”。山门的整体结构配置高低相应,十分和谐。
进入寺院,被一些参天大树吸引。这些古老的大树上全是些小洞。这些洞是被少林弟子练一指禅和二指禅留下的,可见他们的功夫真是高强。
在山门和天王殿之间,有一条长长的甬道,道路两旁就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这里共有20多通历代石碑,如“宗道臣归山纪念碑”、“息息禅师碑”等。在道路东侧有一长廊,廊内陈列有从唐代到清代的名碑100多通,有碑廊之称。
进了天王殿、以供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而得名。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
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悬挂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宝树芳莲”四个大字,屏墙后壁有观音塑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整个建筑结构合理,雄伟壮观,气宇轩昂。
钟楼、鼓楼坐落在大雄宝殿的两侧,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两座楼均有四层,造型巧妙,巍峨雄伟。
立雪亭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殿内神龛中现供奉达摩祖师的铜坐像。龛上悬挂的匾额“雪印心珠”四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字体遒劲,气势豪迈。
千佛殿位于立雪亭后面,又名毗卢殿,是寺内最后一进大殿。殿内的壁画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画中的珍品。大殿背面及东、西两墙壁上都绘有彩色壁画,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罗汉毗卢图”,色彩艳丽、构图和谐,衣袂飘飘,展示了唐代壁画的极高水准。殿内正中还供有毗卢佛铜像和白玉释迦牟经甬道。
神龛后面北壁及东、西两壁,绘“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壁画高七米五,长四十二米,面积约三百二十平方米。其规模之大,为全国同类壁画中所罕见。五百罗汉形貌奇特,分为35组,各表达一个故事。整个三层画面采用重彩平涂法,朱黑和谐,勾勒粗劲有力。线条简炼,笔法流畅。东壁是明代雕刻的阿弥陀佛玉石像。
殿内地面上有48个排列成深20厘米的陷坑,据说是少林武僧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清代朝廷禁止民间习武,少林武僧只好选择最隐蔽空旷的千佛殿习武。
另外,少林寺东北角有座观音殿,殿里的壁画很珍贵,是拳谱,其中绘制了30组寺僧演练“六合拳”的场面。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少林寺后山,有一深约5米,宽约3米的天然石洞,叫达摩洞。这个洞面向西南,洞口是以青石块砌成的拱门,洞内台上有石像三尊,中为达摩坐像,两侧为其弟子。
相传达摩到少林寺后,到此洞内坐禅, 在面壁修炼九年的漫长岁月中,言传身教创造了少林武功流派。由于年深日久,身影投于洞内石上,竟留下了一个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
最后,看看少林弟子武功表演。有拳、枪丶棍、棒,剑,刀,指功等表演,武功高强,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有诗赞云:武术拳脚刀枪棍,武林高手出少林。威风八面神出没,飞脚使棍冲天云! 啊,河南少林寺,美誉四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