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电台,但是很可能被废案了(四)

我的老家系列之守坟人

PS:该故事纯属虚构,非真实经历,如有雷同,绝不可能。

我的老家位于国内某个一线城市郊区的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虽然说不是位于深山老林之中,但是也是跨过一条马路就到了另一个省市边界村。偏村就会有故事,今天这个故事就是关于老家守坟人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爷爷的父亲,一个建国之前的守坟人。

虽然说村子曾经有坟地已经是一个烂掉的梗了,但是我家的村子曾经的坟地是属于古代贵族的。怎么个贵族法呢,熟悉咱们古代封建历史的人都知道,皇上家有皇陵,王爷家有祖坟,这些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但是格格之类的贵族或者未能继承到爵位的王爷家后代,他们去世后的就会有一部分埋到我们家村子。而我们家村子里的人曾经世世代代都是看坟人,这个村子出现的意义就是为这些贵族看坟。

后来打仗了,村子里的坟地也不再是那些贵族们的专属,除了之前的那些人和本村人外还埋葬过一些战死的人,自然而然守坟人这个职业也就没有了。我爷爷的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爷爷是村子里本村本土的人。家里曾世世代代在这个村里为守坟人的一员,这里的守坟人是轮班制。各家各户排好班,到日子了就从自家出一个人到坟地的小木屋里住着守坟,其实这个行当还有个别名叫看坟人。

不过说真的,这些曾经的贵族们下葬时也没什么好的陪葬品,金银细软一概没有。和普通人唯一的区别就是有个坟地有个守坟人,可以保证土葬的尸体不会被野外的动物刨坟啃食了。所以想什么守坟人监守自盗挖点陪葬品是纯属想象。毕竟到最后一个朝代的末期,那些贵族们家里家境依旧殷实的不多了,因为相传他们家里的好东西当的当,卖的卖。

1949年之前的某一年春节,年三十,正好看坟轮班到我家。我的曾爷爷扛着看坟刀,被褥和吃喝就出发了。在我家村子里有个习俗,年三十下午不出门。因为年三十,村里葬的亡魂下午要回家过年。因此年三十那天过了午时(中午11点至下午1点)村里就不再出家门了,直到第二天天亮。年三十的鞭炮也是在自家院子里燃放,绝不开大门。

这次的值班我的曾爷爷经历了件怪事,年三十当天中午,曾爷爷吃过午饭喝了点酒,借着酒劲美洋洋的睡午觉,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借着酒劲,外加这次的班轮到阖家团圆的节日,我曾爷爷的有些不开心。不耐烦的问:“谁啊?打扰老子睡觉!”

“老李,开门,我陪你喝点!”门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是我曾爷爷的一个朋友。

“来了来了”我曾爷爷听到是熟人的声音起身准备开门,突然想起一件事,这个朋友因为打仗在死外面了已经有个把月了,他怎么可能找自己喝酒呢?

“老李,快点开门,外边冷。”我曾爷爷愣神时外面又响起了敲门声。

曾爷爷用手揉一把脸摇了摇头,没错,没喝醉,就是在外面叫门呢。敲门声还在继续,屋里取暖的火盆已经熄灭,屋内冷若冰窖,但是曾爷爷依旧吓出一身汗。此时门外叫门声音依旧不断,曾爷爷心一横,一不做二不休,想着神鬼怕恶人。抄起身旁的看坟刀,骂着街一刀劈在门框上。

“滚蛋!不滚劳资劈了你!”曾爷爷拔出劈在门框上的刀,举着刀骂道。

门外还在敲门“老李,跟我走吧。一块儿过年吧。”

“走你妈逼!”曾爷爷暴怒,一脚把门踹开,一刀劈出去劈到了门槛上,紧接着起刀横批。定睛一看,门外白茫茫的一片雪,雪下面是他看守的坟地,一个人也没有,雪地上也只有他的脚印。

曾爷爷站在门外喘着粗气,这时身后屋子的窗户外传来了马车的声音和走路的声音,人数还不算少。曾爷爷也是纳闷看日头肯定是已过午时,按照村里的习俗,年三十这个时间点不可能有这么多人走动啊,而且还是在坟地周边。曾爷爷收起刀进到屋内,将门插好。手拿到凑到窗前一看,窗外有一小队人,有少一条腿拄拐的,有坐马车的,有走着的,有头上打绷带的,有缺胳膊的,各种人,无一例外的全都是有伤也都不是本村人面孔。

“弟兄们加把劲,晚上咱们能到家吃上年夜饭。”窗外有一个人吆喝着。而这个吆喝的人正是曾爷爷的朋友,曾爷爷朋友的肚子还露着一个碗大的口,通过这个口可以看穿到后面。

曾爷爷的朋友此时也看到了曾爷爷,冲着曾爷爷笑着挥了挥手,仿佛再说来啊,一块儿走呗。吓得曾爷爷丢下了刀捂着嘴靠着墙不敢出声。不知道过了多久,窗外响起了鞭炮的声音,鞭炮声越来越密集。坚持到第二天天亮,曾爷爷赶紧抢着到附近一个香火非常旺的寺庙烧了头香,之后再也没遇到奇怪的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