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解咏竹诗

图片发自简书App

《红楼梦》理性赏析课的作业我选择了写首关于竹子的诗,今天一整天都在思考着怎样去下笔描述竹子。因为读诗词的缘故,已经见到过不少有名的诗人写过咏竹诗,其中包括诗圣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 唐代 ·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诗圣给我们描绘的是: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淡了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过杜甫的诗,其中的那个“箨(tuò)”字给了我启发,因为箨指的是竹笋的壳,所以就把我的思绪吸引到竹笋上。古人写竹子大都赞美它高洁、虚心的品质,而我不喜随大流,还不如这点儿鲜有人关注的竹笋。当然写竹笋也可能是自己潜意识里只想着吃的缘故,吃货在哪儿都想着“以吃为本”,写诗时也不例外。

于是乎就有了下面这首《咏竹》小诗:

潇湘逢夜雨,滴翠凤来仪。

卧看森洁玉,破土无人知。

接下来来解一解自己写的是什么?“潇湘”二字即是河流名称又有典故。河流指的是今天湖南省西南部潇水、湘水,而典故则是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斑竹”。《红楼梦》中黛玉就住潇湘馆,庭院深深,再加上她的气质,与竹相伴的居所在我看来是再合适不过了。

第二句中的“风来仪”三个字是来自贾宝玉看过潇湘馆之后的感受“有凤来仪”,其中当然也有另外的典故。古代一直有传说道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所以能作为凤凰的食物,竹子的地位那是相当了得。也难怪,现在最喜欢吃竹子的熊猫也成了我们的国宝,或许也可能是沾了竹子的光,当然这是玩笑话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玉”字在这里写的是描述竹节经过雨水一夜的洗刷,翠色欲滴像碧玉一般。“滴翠”二字同样在说夜雨过后,竹子的色泽碧玉般,甚至吸引来了以竹子为食的凤凰。

前三句都是在描述雨后竹子的色泽,而第四句我话锋一转,写了雨后野蛮生长的竹笋破土而出,没有人会注意到它的存在和疯狂。一旦等到天明起来时,竹笋已经长了不少个头儿。

这首小诗重点是第四句了,算是主旨句。竹子长高成林后连凤凰都吸引来了,可谁会想到,年幼时它只是深埋土里默默无闻的一棵笋。竹笋等待时机默默努力,借着一阵夜雨的契机破土而出,野蛮地往高处长,实现自己的价值。竹笋很虚心,蓄势待发的典范,此时想起唐朝诗人高适在《别董大》里的经典名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竹笋不正是这样吗?不要忧愁此时深埋土中无人懂你,待到夜雨过后,天下谁人还不识你是一棵高贵的竹子。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竹子总能破土,我们作为一个人,还得向竹子、竹笋多多学习,以鞭策自己保持进步。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陆游诗集(Y1) 丫头岩见周洪道以进士入都日题字 乌巾白紵蹋京尘,瑶树琼林照路人。 西省归来名盖代,两行墨危尚如新...
    汉唐雄风阅读 11,499评论 0 15
  • 最高的情商:真诚。你不用去琢磨对方在想什么,对方的动机是什么,你只需要把你自己真诚地展现在别人面前就好。在这真诚里...
    小闹0808阅读 215评论 0 0
  • 12月4号终于结束了维持5周的技能比赛集训,结果从一开始的分组就注定了,落选了。虽然结果自己早预测到了,但是结...
    柒月seven阅读 197评论 0 0
  • 今天是我戒烟三周年纪念日,轻松度过一千多个不抽烟的日子;身体健康,心态轻松,人也精神、年轻许多。 有人问如何做到戒...
    朱常在阅读 82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