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书和生活中遇到的事好像都在和我传达一些相通的信息。比如前一阵重看臣服实验,又感到很想对生活更加放手一点,放下些自己的评判,什么是好的,坏的,我想要的我不想要的等等。然后,感觉这次抓住了生活给我的机会。
十一前,组织3天9月26-28日的部门面对面经理会 - 这是部门非常重要的会议,希望解决一些积压的,复杂的,难以推进的问题。本来9月28日的工作坊请了外部教练团队来设计和交付,但是9月25日周日,两位很重要的参会者都健康宝弹窗,可能没办法来北京办公室,临时决定会议改为线上。9月26日,和团队、外部教练、老板(部门负责人)等涉及到的利息相关者一一沟通,老板希望外部教练的资源还是可以等一次面对面的机会,然后提到希望我来交付9月28日的工作坊。这时已经是9月26日下午了。离交付还有一天半。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是有抱怨和崩溃的,因为9月27日上午、下午的两场工作坊是我负责交付,都还在完善中。9月28日,由于话题和期待的成果,感觉是最难的一场,却要在短短一两天完成。但是老板说到,计划变了,但是业务目标没有变啊。无法反驳,只好硬着头皮接下来了,虽然根本不知道怎么完成。现在想想,自己当时也没反应过来,怎么不说一下时间来不及呢?感觉到当时心里也有一份对自己的信心,和对团队的责任感。接下来,加班是肯定的了。感觉那两天是有点麻木的,就是在想几个工作坊的目标,关键点,怎么引导,最重要的成果等等。27号晚上最终修改28日的工作坊,感觉到有一点神奇了:下班后大概6点多开始基于之前和外部教练团队讨论的开始重新设计,没想到8点多点就设计完了。不过对于第二天能不能在4、5小时内走完流程拿到成果感觉真的没底,而且其中很多地方只有大概的感知,细节得靠明天发挥。其中还包含一个特别费时间的共识第二阶段主题目标和分解目标的环节,完全不知道会超时多久。。28号到了,我感到自己心里有紧张,也有兴奋,感觉到其实这部分是我在工作中很有热情的一部分。感觉到身体有热的感觉。一步步往下引导,到了定目标的环节。每个人都在线上白板上写着自己的想法,但我还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自己当时是放松的,坚定的。看大家写了一大半的时候,我让写完的同学示意一下。然后不知道哪根筋搭上了,我开始让写完的同学每人负责归类前面的一个部分。我想,那既然这样就先做分解目标吧。回想起来我竟然提前都没想好先做主题目标还是分解目标,不应该后怕吗!但现场流动出来的比我能想象的还更好,更顺利啊。不提前想好也是可以的 - 说到这里仍然感觉到对自己认知的打破。而现在想起那天,感觉我做到的是带着放松,开放,坚定,对团队的信任,贡献我的能量。是的,不是知识,有很少的技术,但主要是能量。然后,我都记不清当时分解目标的话是怎么出来的了。好像是大家一言一语,我中间加入一些引导,不时邀请谁来总结,分解目标就那么一个个出来了。然后又到主题目标,我还是感知大家的节奏来引导,慢慢就凑出了一句话。但我心里还是忐忑的 - 这就完成了?是不是大家怕弄不完,先凑活出来的?然后我让每个人对目标卡打分 - 我的天,13个人,5个人打了9分,8个人打了8分 - 确认了大家是满意的。我的身体现在都记得当时的激动,感动。写到这仍然能感觉到。最难的部分完成了,后面制定了行动计划和负责人,顺利结束了工作坊。结束后老板说,感觉就算外部教练也不一定能做到。
当时的一次“灾难”,后面越来越感激,到现在仍在发酵。回想自己在团队引导师这个角色上一步一步的蜕变,到这次流程和流动的结合,感觉终于收到了自己和团队的发自内心的认可。是一个很大的里程碑,体会到团队引导师在做什么。说到这里好像还是有点心虚,感觉还不够好。但是好像起码打了一个支点。
我是想说,我体验到了,自己真的很难判断,也不必总是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尝试通过臣服生活,加入生活,来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