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群里的两张图片想到的。
一张图片背景简单,画面简洁,看上去色调协调,整体感觉清新灵动,一眼望去身心舒畅,细细去体味时就如同一条欢快的唱着歌流过心底的美妙溪水;另一张则背景稍显杂乱,画面感觉繁琐,一眼望去可能还不太觉得有什么不对,但细细去品味则会感受到一张杂乱无章的图片,带给人的那种拥挤和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这样的不同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哪怕一张简单的图片都分别带了不同的能量状态所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而这丝丝不同的感受都分别像带了不同能量的“涟漪”,以肉眼不可见的状态波及周遭所有能够涉及的地方。简单来说,如果我们看到的那一张图片让我们心生愉悦,我们也很容易把这份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如若会心生不悦(这种状况通常会被感受极其细腻敏感的人捕捉到),那么可想而知,那份极其细微隐秘的不安的部分也会被悄悄传递……
细思极恐!日常对我们来说,去感受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尚且相对更容易被感知到,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大不了抱怨几句或是干脆视而不见。然而,当我们自己去呈现自己的一点一滴给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很容易忽略掉这一点,我们所有的一言一行带给了我们周围的世界是怎样的影响,是一份流动的畅快还是拥堵的心塞?
去时刻检视关于自己的点点滴滴,或者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情,因为绝大部分人都习惯了“向外归因”,觉得所有所谓“不好”的发生其实都和自己没有关系,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如果有哪里不好,一定是因为除自己之外的人事物的关系。当然了,这样做会让自己暂时觉得“舒服”,但长远来看却是让这个世界错综复杂、状如乱麻的起因。这样的世界没有人有能力把焦点回到自己身上,管理好自己的点滴(看到自己给到这个世界的点滴能量是滋养的还是带着拉扯的,从而有能力让自己做出选择。)却误把“能量的触角”延伸到各处其实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地方,造成种种能量的揪扯和纠缠。
回到自己身上,去时刻检视自己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你最终或是最真实想要给到这个世界的是什么,然后去体验去践行。这个世界,最终要给到我们的礼物,就是回归我们自性,以一颗纯然无污染的心去呈现给这个世界。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路漫漫而修远,每个当下亦是永恒,所以每个当下亦在检视着你以什么样的姿态在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