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要建立在一定认知了解甚至深入的基础之上
2025-08-05
每次早上要回老家,都会睡不太好,好像心里有事一样,所以每次都休息不好。
我一直以为是我心态问题,但出去玩或什么的都没有问题,只是回家不行。
一开始出去玩也不行,后来多了也就可以了。
或许这就是祛魅!
现在的我依旧回家不行,但已经可以睡好觉了。
祛魅不仅仅是那种徐州大表哥的形式,毕竟他的那些东西在《母女情深》《出租车司机》《弱点》等电影里面都有展现,哪怕我们闻不到味道,也会想很多。
祛魅的主要是氛围以及场景的适应,而非单纯的认知不认知。
比如回老家或是出门,时间什么几乎都是固定的,哪怕是开车,我们也知道没有多少时间,就算早醒了,也没有必要就要走,所以本身是和认知没有任何关系的。
但适应是另外的一种形式,读书万卷,不如出门走走,其实就是这个道理,认知达到了,重点是适应。
类似小朋友的旅行,大部分都是没有效果的,甚至连认知的目的都没有达到,不如看看书就好。什么黄山奇石,等真的到了会感觉,那没有什么!
因为小朋友没有这个适应的心理准备,所以没有那种结果。
我常说以前遇到一个小朋友,大概五六岁的样子,安排小团队的旅游,而且说的头头是道,人家是真的进入这个角色了,很多小朋友除了累,连看的都不会记下多少,所以认知并没有什么效果,有的仅仅只是劳累而已。
很多场所也是如此,一开始或许还可以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反而不会有什么心理压力,感觉一切蛮好。但有了几次之后,了解了这个场景的重要程度之后,就会变得紧张,担心自己会出错。
但最后呢?
祛魅了!
祛魅是在这个时候,而不是一开始的时候。
一开始只是初步认知阶段,只有当你深入了解之后,还可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那才是真的祛魅。
徐州大表哥,带我们认知了另外的国外,但这些也并非我们的经历,毕竟每个人的巴黎或许都不一样,大logo的天宫一角还在震耳发聋。
祛魅一定要在认知重要程度的基础上,以前有个笑话,说是如果老实人说了不会被美女诱惑千万不要信,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经历什么,而有些人了解,因为他们经历过。
这也就是佛教为什么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放下什么,甚至你可以理解为祖国人脾气变好了带来的结果,和一个普通人脾气变好了带来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公平对吧,但事实如此,祛魅也是如此!
今天是写日记的第4179天
已看电影推荐:《大鱼海棠》
一句话影评:设定野心很大,实际讲的故事却很小,有种这么大设定完全被浪费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