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读书的时候,我会感叹这个点触动到我了,这个想法如何如何好。但也就停在感叹他人的好想法,脑子里似乎将他们都记住并打算付诸于行动。实际上,这种仅仅只是停留在知道表面,并未付诸于行动。是我不想吗?哦,还真不是。是因为我没有围绕这这个点去问问自己将要如何行动,为什么我要用这个点,以及这个点能帮助到我什么,他还能扩展到其他方面吗?
我从认知觉醒这本书中了解到了熔断不读书法,其实就是在教我们如何去合理思考触动自己的知识点并付诸于行动。
熔断不读书法,即凭感觉学习,意思是当你读一本书时,发现一个有启发的内容,围绕着这个内容对自己进行提问。
1. 为什么这个点对我有启发?
2. 我能否将这个启发点用在三个不同的地方?
3. 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
通过对自己提问,形成一个思考环扣。
其次,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凡是被某件事击中或者动了感情,就要有意识的追问自己原因。
1. 为什么这个电影桥段会让我感动?发生了什么?
2. 为什么这个产品让我喜欢?是什么让它与众不同?
3. 为什么我不由自主的沉溺于这段剧情?
紧急救援中,有一幕讲的由于父母沉溺于失去一个孩子而导致剩余两个孩子在不被关怀或者错误方式的关怀下长大。这对剩余两个姐弟从小造成了阴影,潜意识认为自己是不被爱或者不被在乎。尽管稍微年长的姐姐非常明白父母或许是过于悲伤,但还是因为感受不到被爱而受伤。
为什么会让我感动,是因为让我觉得有些相似的感觉。明明知道这种表达以及教育的方式不对,但无法改变。明明知道她们的表达虽然激烈强硬,其实隐藏着深深的关心。但还是忍不住感觉到了受伤。
这样的问题应该需要的是如何解决,感受是真实的,包括悲伤以及对父母心思的感受都是真的。但首先需要接纳这种情绪,有情绪是好的,代表你并不冷血。然后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她们的行为表现形式是这样的,她们是否受限于那个时代,她们是否也是迫不得已。
想明白之后,对于除了自己以外的事物无法改变,那么就改变自己。对于可能残酷的语言,思考一下里面的深意,如果对自己无益,那就选择忽略。另外就是强大自己的内心,不要让一件小事轻易的影响到自己。最后想一想,自己如果遇到相似情况会如何处理,如何做的更好。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沉溺于负面的情绪当中绝对是不理智的行为。不要试图用曾经伤害过你的事情或者情绪,对你产生二次伤害。我发现二次伤害的威力并不小,他相当于是把伤口愈合的地方残忍撕开,眼睁睁看着血再次流出而无动于衷,并在上面撒下盐巴。实际上,这比笫一次受伤更让人痛苦,因为这不仅让你回忆起了之前的伤口,并且也真真实实的感受到当下被撕开伤口的疼痛,所以不要试图再次伤害自己,没有人会来保护你,除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