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三哥第一张钢笔画,是用最常见的签字笔画的,原图是一张照片。
素描关系很重要,剩下的就是用什么笔触表现这种素描关系。
这张图是没想清楚到底用什么笔触去表达所绘对象。
仅仅做到了表达了相对正确的素描关系,远看是能感知是一副黑白风景,但是近看笔触经不起推敲。
还是要一笔一笔的画,甚至是一个点一个点的画,每画一个局部就要检查一下是不是合理的表现了素描关系。笔触是放在第二位去考虑的了,所以,有些地方看着透视和笔触不够自然,还是处于摸索时期。
房子上面的树画的很失败,但是,檐口下面的画法笔触找到一点感觉,每幅画就是这么一点点摸索和找到感觉的。
小的细节和形状要注意,比如三轮车和电线杆上挂的灯。没有这些细节的刻画,就没有趣味性,一幅画就没有看点。
还是在学习树怎么画,换了一个笔触表现方式,地面依旧没找到合适的方法。
地面换了一个表现方式,把影子作为重要景物刻画,但是影子边缘太生硬,有喧宾夺主之嫌。
对于整个画面中的阴影部分,该很重的地方,一定要压得下去,才能表现建筑的光感。
如果把整幅画的素描关系,从白到黑,或者说明暗分为0-9,留白的地方自然是0了,那么暗处的阴影部分,有写能达到8了,素描关系很清晰。为何这么夸张的表现一幅画的素描关系?因为本身钢笔画画完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副灰色调的画,所以,尽量有些明暗的对比,使整幅画调子很响亮。
上图是把光影下的胡同作为一个主要学习对象,尤其是树下的小汽车,还有书丛本身要简化,因为是突出日光下的“亮调子”。才能与树荫形成冲突,提高画面的紧张感。
地面不要只用几根线刻画,需要一个淡淡的灰面去表达。有气死左下角与墙根交接的地面,这个关系就是我要的,有色调,也能让人感到这是一个铺地,但是不能在强烈的日光下太抢眼,淡淡的来几笔就可以了。
上图换了针管笔,是想把墙面的排线处理的更细致,把墙面的明暗关系表达的更有层次。
最高的屋顶的檐口阴影,就全是用排线来表达的,这样耐看,透气,这才是钢笔画的特点和优势。
上图主要是学习怎么画鱼鳞瓦,照片中的瓦的形状是一样的,要自己有取舍和疏密构图。一定是想好了怎么画,而不是画了才觉得这样不对。
右上角的屋檐用简单的几根线概括,不要画的太仔细,要放松。
整幅画的对比还是很强烈,国画中有句话说的很好,构图要“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才好。这也就是有紧张感的构图才是好的构图。
上图把下面的树丛用最简单的方式概括一下,很放松。但是塔尖的檐口要刻画的很用力,在我看来有棱有角才是建筑。但是,我自己把塔身接近树丛的位置,从笔触上融合一下,疏密形成过度。
上图这张的地面处理已经知道大概方式了,不是几根线就可以把地面概括的,一定也是一个面。左上角的树枝,是一个进步,虽然就是几个树枝但是让我一下明白了怎么用笔和概括。
最右边的远处建筑的概括画法也是让我得到启发,远处的就虚掉,近处的就很清晰了。
这张的树枝是对上一张树枝的一个总结和提高,整张画与前面画的不同就是,笔触松散一些,用放松的笔触去刻画一些墙和物体。
这张画是对上面笔触刻画形体的延续,右面的墙面就是一堆笔触刷刷刷,最左下角的石头墩子,我注意了强调石头的棱角和明暗对比。
其实每张画能得到的启发和进步是不同的,有时就是很少一点,这就足够了。
笔触,还是笔触,就是钢笔线条的排列、疏密。然后用最大的耐心把画画完。
就是用一堆你认为很美的钢笔线条排列出一些几何形体,如果这个过程中,能把一些形体的体积、阴影、质感都放进去,就更好了。
这张画把铅笔稿起的很仔细,需要留白的的地方要想好。不足的地方就是,这个笔有些粗,如果用再细一点的笔就好了。
不要有任何杂乱无章的线,所有的线画上去,都是有目的的,排列要有秩序感,组合起来要美。
上图是对前面的画一个总结和提高,开始很注意笔触的排列和组合。如果局部放大,很可能看不出这是一个建筑,仅仅就是一堆线条。这样对不对?我不知道。
前面这棵树是留白方式处理。
钢笔表达建筑和景物,主要就是用排线作为最根本的构图和表现单元。右下角的地面阴影处理,避免了初期的生硬和色调过于黑暗,没有过度,也没有透气感,所以,这个阶段的画全部都变成浅灰,是对前一阶段的一个矫枉过正吧。
左上角的树,变成了一些排列的线条,没有具体的树叶和树枝,这也是一个探索,始终在探索。
白塔整个体积的塑造,全部排线搞定。几根电线杆也都是排线组合在一起,为了不跑坏这个排线的组合,本来应该有的电线我都没画。
对于光影刻画,主要是要透气,要有过渡,不能是一个明暗关系就交代清楚地,影子的边缘要虚,不要画一个框往里填色。
尤其屋檐下的投影,要和阳光下的屋顶有比较明显的明暗分割,这个要做到对比强烈,不怕夸张。比如窗户中的细节不用交代,把色调压重,体积就出来了,这个明暗可以达到8-9,但是,不要全部漆黑一团,这样就死了,要隐约透出一点明暗变化,一下就透气了。
这张画我可以练了一下排线,全部都是排线的灰调子,左边的屋檐部分,感觉很多砖啊堆砌的构造,仔细一看就是一对排线。还是不要画的太死,要有明暗变化。
画了一个雕塑小品,排线,还是排线,画到这个时间,我大概知道,运用好排线的重要性了,最起码对我自己来说,就是这样。
这张练习的是假山石块的表现,还有夹杂的绿化,亭子倒是画的很一般,素描关系倒是对,色调很暗。
上面这张几乎没有轮廓线的画,全是排线。但是不光是排线,还注意了竖线有短横线的打断,或者说有一个小的排线“冲突”。
开始练习一下排线的变化,用排线塑造物体的体积,没什么好说的,静下心来一个石头一个石头的画吧,形状不要重复,不要太圆滑,明暗过度要干脆。
再回到建筑风景画,用排线解决大面积树木的表现。
建筑钢笔画对于线条的要求很高的,尤其是国外的钢笔画、版画,对于线条的表现力几乎挖掘到了极致,这种水平是非常高超的!但是学起来相对较难,因为需要极为严谨和精到的描绘才可以达到,也就是要动脑先把想画想清楚了才下笔。
这种对于钢笔的特点更富有表现力和概括力,钢笔画可不是照片的翻版,要用钢笔的各种特性对事物重新概括表现,有钢笔自己的特点和美感!
在照片上临摹线稿,也是很好一种锻炼,这个画法最大的帮助就是提高自己对景物的概括能力,这就是画画的实质。把景物用自己的表现方式重新提炼并表现出来,照片已经不是照片,就是你笔下的一根根线条和笔触。
对于画画来说,练习永远不会嫌多,永远是不够的。一张照片可以用很多方式去表现,现在都是线描稿,这个方式锻炼的是纯线条对于对象的概括能力,如何取舍,怎么画既精到,又不会事无巨细的刻画,陷入到“复印”模式中。
相比较前面的,这张画里全部都是概括的线条,没具体的具象刻画。那么这前后有较大的差别,哪种更好更合适,我现在理解的是,都可以。
只有针对景物找出更符合的表达形式,没有一个完全可以遵循的不变规律和条款。
要有变化,不能重复自己,重复自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尤其是对绘画这些和美术相关的表现形式,要复印的话,复印机更准确快速。
设计 | 游戏 | 干货 | 图库
美好的设计
都在建一座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