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解说】耳中经常听到不顺耳的话语,心中经常想到不顺心的事情,这才是修身养性提高道德情操的磨炼方法。如果听到的话都是好听的,遇见的事都是顺心的,那么这一辈子就如同浸泡在甜蜜的毒酒中了。
【我的感悟】
好话好事不一定总好,坏话坏事不一定都坏,好坏皆有转机。
首先,逆耳之言和悦耳之言,这是一种个人听觉感受的评价,因人而异,不一定是话语本身的缘故。
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每个人说话时伴随的语调、表情和动作不同,相同的话有可能效果大不同。比如,妈妈皱着眉,耷拉着脸、指手画脚地对两个儿子说“你们这是画的什么啊”和妈妈微笑着把画拿在眼前看了看问同样一句话“你们这是画的什么啊”,传递给孩子的感受和意义就不同,一个可能是指责,一个可能是好奇。
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如果两个儿子都同时接收到的是被妈妈指责的意义,两个人的反应也有可能不尽相同。其中一个有可能听了不舒服,从此失去画画的兴趣,另外一个可能会暗下决心,争取学好画画。
也就是说,当说话人的表达方式是我们喜欢的或者期待的,就感觉顺耳悦耳;如果表达时不考虑我们的感受,不理解我们的心理,那就可能逆耳刺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因为当我们觉得言语逆耳时,也许正是因为触碰到了我们内心的脆弱或痛苦,这正是我么可以反思的时候。
当然,我们不是任凭别人拿刺耳的话来伤害我们,而是要勇敢地面对,不要逃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尤其是那些真正想帮助我们的人,言语不一定都能悦耳,但是一定有针对性,令我们深思,正所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同样,有人嘴里说的都是甜蜜的话,悦耳的声音,未必都凭真心,时间长了可能会听腻的,甚至会忘记了真正的自己绝不完美。如果人与人只凭嘴交往而不是用心,好话、空话、虚伪的话都比真话容易说。
第二,好事坏事是人生常事,顺心不顺心考验自己的心态。
有谁的人生是风平浪静,笔直平坦?谁的一生又不是在沉浮、成败中不断前行呢?当我们遇上自己认为不好的事痛苦悲伤,遇上自己感觉好的事欣喜快乐,这都是人之常情,再正常不过了。不同的是,人们对待人生的风风雨雨和起起伏伏所保有的心态不同,行为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爱迪生的制造设备被一场大火严重毁坏后,失去了难以用金钱来计算的工作记录。第二天早晨,面对埋葬着他多年劳动成果的灰烬说“灾难有灾难的价值,现在可以重新开始。” 爱迪生面对挫折的勇气令人佩服,没有6000次的实验失败哪有电灯的发明。失败和成功不是绝对的,也并非永久的,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有时效的。
韩信年轻时多次曾被当众侮辱,一个给自己饭吃的大娘对于她的致谢生气地说,“谁稀罕你的报答,你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一个屠夫在闹市里拦住韩信说“你要是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是懦夫,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一言不发,就从那人的裤裆下钻过去了。韩信做了楚王后,说这一切磨炼了自己的意志,让自己实现了抱负。这些“逆耳之言,拂心之事”就是成了韩信磨练自己德行的磨刀石。
总之,人生旅途,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不管言语是否顺耳,不论事情是否顺心,伤心痛苦,欢乐悲哀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要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有信心和勇气一直前行。
【无戒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