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端午节,又是今年高考的第一天,两个重要的日子难得重合在一起。高考,对于普通人来说意义非凡,人们不是常说,人生看似要走很多路,但其实关键重要的只有几步路,高考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它会影响人的一生,甚至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弹指一挥间,我大专毕业今年正好三十年了,三十多年前的高考经历还历历大目,记忆犹新。我生活在重庆的一个小镇,那时重庆还没有成为独立直辖市,隶属四川,我所读的中学是当时最有名的县属重点中学,但那时每年高考大中专国家录取比例低,每年全国几百万高中生参加高考,最终录取三四十万,大中专加起来不超过10%。因为高中毕业生多,录取比例小,为了提高升学率,我们学校在正式高考之前两个月进行预选,通过预选的学生留下来进行强化学习训练。预选就很残酷,淘汰不少考生,我们学校大约淘汰比例为60-70%,好多考生寒窗辛苦十年,甚至连参加高考的资格都没有,不幸我就是其中之一。我高中读的是两年制,当时班上有好多插班的复读生,有的甚至是复读了好几年,复读生的总体水平强于应届生,预选他们就占据了好多名额,我们应届生就有点吃亏,第一年我连预选都没有通过,都不知道高考的考场是什么样。
当时的往届生特别多,有的同学复习好几年,和我们相差四五岁,他(她)们的同学四年师范院校毕业后回母校教书,成为这些往届生的老师,我们对于这种情况已经司空见惯了。因为当时城镇户口的同学还可以通过招工、招干、接班顶替等渠道参加工作,而农村的学生只能通过考学和参军提干跳出农门,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孤注一掷,把全部的希望押在高考上,当时形容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点也不为过,有的最终达到目的,有的也只能是遗憾终生了。
第二年我参加复读,学习更加用功,那时我们学校晚自习是十点左右结束,晚自习熄灯后同学样都舍不得离开教室,继续用蜡烛、煤油灯照明在教室自觉学习,蜡烛使用比较方便,一支蜡烛大约壹毛二分,但一支蜡烛只能怄燃烧几个小时便蜡炬成灰泪始干了,价格较煤油灯贵,大多数同学还是使用昏黄的煤油灯,晚上十一二点,自习室里还闪烁着星星点点如萤火虫般的昏暗灯光,有时夜巡老师都看不过去了,催促同学们尽管回宿舍睡觉,不要耽误第二天的学习。我一般回宿舍后就尽快休息了,有刻苦的同学回宿舍后还继续挑灯夜读,经常有同学一两点还在煤油灯下学习。那时我们高三学生生活单调枯燥,唯一的娱乐就是看电影,学校每周会组织学生在学校或在影院看一场电影,好多高三学生都放弃了看电影,但我还是喜欢看电影,那是我们紧张学习生活最放松快乐的事。
我第二年通过了预选,终于可以迈进真正的高考考场,那时候高考是在一年中最热的的七月的七、八、九日三天考试,我们镇上没有考点,还需要去县里的学校参加考试。妈妈陪我借住在朋友家,换一个环境总有些不适,妈妈每天给我做可口的饭菜,每场考试都陪着我走路到考点,下午一点钟吃过午饭走路二十多分钟到考点,热得汗流浃背,内心也很紧张,总觉得自己复习不充分,好多知识点都不会,心里很恐慌,这种焦虑紧张一直伴随了我好多年。工作多年后,三十多岁以前我还经常做梦梦到高考,自己在考场外拿着书在考前抓紧时间背书,越背心里越没底,以前好多会的内容也记不住了,紧张得老想上厕所,以至于形成了晚上总是起夜的习惯,直到四十多岁了之后,内心渐渐平复,才没有做这种可怕的考试梦了。
当年的大学录取真的是百里挑一,有的普通学校几百人的毕业生连一个学生都没有考上大学,我们学校算县属重点中学,每年几百考生文理科合计也只录取三四十人,那时候的大学生真的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大学教育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只有少数人才能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生出来工作包分配,好多单位都抢着接受大学生,是就业市场的香悖悖。
知识改变命运,当年好多家境贫寒的同学都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们毕业后成为各个行业的栋梁之材,伴随改革开放四十年,他们见证参与了这个大时代的变革,推动了这个时代的发展,他们自身也得到成长发展,事业上取是很巨大成功。高考或许有一些弊端,但相对还是公平公正的,通过高考源源不断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大学生活对一个人的影响深远,普通老百姓的子女通过高考获得上向上晋升的机会,不光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是改变了整个家庭和家族的命运。
十年磨一剑,试锋在明日。愿今年所有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明天都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走进考场,自心满满地迎接考试,交出人生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