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里,充斥着各型各色人们的大谈阔论,而且大部分人都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想法固执化,不愿意去思考它是否存在错误性,它仅限于对自己的推理,对经验的过度信任,它可以看作是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查尔斯·S. 皮尔士的作品《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一书中,就有给出相关的说明,皮尔士用“信念”一词展开,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信念可谓是非常强大的,认定了某某事的规律后,便不愿意去怀疑和改变它,当有人去反驳他时,他会理直气壮的用“经验”二字去推翻它,有一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意味在其中。
查尔斯·S. 皮尔士的作品《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本书由天地出版社出版,作者查尔斯·S. 皮尔士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士在科学、哲学、逻辑学等领域贡献颇丰,被誉为“美国众多哲学思想的源头”和“伟大的思想先驱之一”。
翻看目录,它由“偶然与逻辑”和“爱与偶然”两部分组成,单看之下的第一印象:这似乎和书名没有多大的关系。随着几天的阅读,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浅显的明白作者是如何让读者知道清晰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
由于书中涉及到许多的数学、概率学、逻辑学等相关专业术语及专业解释,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及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对许多不涉及这一部分的读者而言,并不是你粗略翻阅便可以明白书中精髓的。
我在读完第一遍后,书中遇到许多不熟悉的领域,对于我这个在理科方面并不太擅长的人而言,读第一遍只是初步明白了书中的内容及初浅的理解作者写书的目的。
人的信念可以比喻成一把双刃刀,如何把握它的尺度,学会判断它的真伪,是我们值得思考的方面。
作者用四个方法(即“固执法”、“先验法”、“权威法”和“科学法”)进行了比较,这四种方法也各有千秋,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只是接受群体不同罢了,大部分人也默认“科学法”更适用于大众,书中也只是潜移默化的让读者了解这一点。可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信念是虚幻的,它不是实体,它需要在不断的假设、推理、分析、归纳中显现出来。
当人们在谈论某一观点时,有些人啰啰嗦嗦一大堆,但听者依旧云里雾里,而有些人寥寥数语便让听者明白其来龙去脉。这就是所谓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突出的人,他们的谈吐会更加清晰明确。
当解释说明某一种观点时,它要被准确的定义、清楚的告诉。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这本书就是在大篇幅的在告诉我们方式方法。书中介绍了许多各领域专家的理论思想,通过大量的举例,比如数学、力学、逻辑学等方面,让我们明白观点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促成的,在实验、计算、查错、整理的一系列步骤中,不断精华,从而形成一套适用于大众的理论体系。
这本书适合我们反复的去读,去归纳、去思考。
我看完书后,有了一些最初的体悟,首先,你对待问题时,不能形成固有的思想,在前人给予的一系列知识中,要懂得思考,并学会整理归纳,有自己的想法与体悟。在不断的提炼中,你的逻辑性也就自然而然的在增强,你会发现那些逻辑性强的人,已然能更好的立足于这个社会中,给人“刮目相看”的感觉。其实他们也不是天生具备这样的能力,也是通过不断学习的。
书中写道:炼金术师的人生格言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才可进行实验,若极限不可跨越,则重归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表达,注重分析,从而影响或改变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