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西方小说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复活  托尔斯泰(1828~1910)年,俄国现实主义作家。

    《复活》是作者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前后花去了他整整十年的时间,其间六易其稿,不断修改,揭露和净化了善良与丑恶的心灵问题,扩大和揭露了纯洁与污浊的社会问题。就像是一颗种子,落入在肥沃的土地里,经过多年的酝酿,开始萌芽,长大,最终成为了一株参天的大树,深深地扎根在俄罗斯这一片充满苦难,充满个性,也充满魅力的大地上。也就像作家的心,作家的智慧,作家的能力,仅能葬在白纸黑字上一样。

    我以为,小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容器,将自己的民族的情感悲伤溶解在里面,将自己的积累的曲折召唤溶解在里面,也将自己的感染的命运千辛溶解在里面。有人说,小说是用文字来表达和传递语言,情感,思想的特殊传播媒介,我是有清晰反应的,是有深刻体会的,也是能赞同作揖的。作者自己都说,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全在于他不是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来看事物。也就是我们常人所不具备的独到的技高一筹的浑然天成的眼光来看事物。

    记得我在看他这一本小说时,注意到,也感受到,作者有一段情节的描写就很能说明作者的内在的写作功夫了。“当一个卖煤的乡下人走到她身边,画了个十字,送给她一个戈比时,她脸红了,低下头去,这个害羞的表情,象一道闪电,虽然微弱,却照亮了她的灵魂,豁露出她纯洁的天性。”很明显这是一处很精辟有内涵的伏笔,预示着女主人公精神上必将“复活”。“当男主人公鼓起勇气去监狱探望女主人公,走上了告别旧我的第一个台阶”。也顺理成章的,没有斧凿痕迹地也为日后的他在精神上“复活”的可能。最终两人在精神上和道德上都达到了“复活”。

    所以我在想呀,经典的,传世的,有着生命力的小说,都有一个共通的地方,那就是人类共通的普世情感流露与呈现凝结的价值。就像画家追求的是技术效果和形式感,那么作家就是把写作当作自己一种释放心灵的工具。

    所以我又在想呀,当自己年迈多弱,体力不支时,但内心深处却有一个地方总是在期望着自己有所作为,尽管那一个期望遥不可及,海底捞月,五洋捉鳖,可有那么一个期望映照着我庸庸碌碌的一生,还是觉得真的挺好。

    有人说,老了再读“复活”最好,我还真想静静地再去读一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1828~1910)年 , 俄国现实主义作家。 我们小的时候,是中国与苏联最热...
    晓地说阅读 1,566评论 0 6
  • 三九四九天大寒,修长玉腿街头艳。风姿柔情百媚生,纤纤细步气若兰。 (摄影/曹作兰)
    许永杰阅读 3,808评论 1 0
  • 是不是一定要经历这么多 才可以有所谓的成长 那长大是否意味着要去承担生活给的一切 好的、坏的,甜的、苦的。 小时候...
    YD1993阅读 1,033评论 0 0
  • 在世间行走,如果你憨憨的,会觉得一切都很如意;可如果你精明太过,不如意的事一定很多。如意和不如意并不是绝对的东西,...
    德德的世界阅读 1,124评论 0 0
  • 今天向领导正式的提出了离职申请,申请理由很简单,因为脸上长痘痘了。也许这个理由很荒唐,居然有人会因为这个理由...
    叶栖阅读 2,976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