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想要提高效率,也许制定目标和规则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吧。
例如,拿公众号的发文来说,在开始的时候,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每周两更,甚至在前三四个月里,更新的时间都是固定的,每周的星期二和星期六,其余的时间,则是去观察和发现自己在接下来需要写作的内容。
目标有很多,可以是粉丝破千,也可以是拿到原创保护,亦或是写好一篇文章等等。目标从大到小又可以再进行细致的切分,大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小到写好一句话。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目标,然后朝着那个方向前进。
2.目标+自律=成功
6月的某个晚上,我在刷牙的时候,也许是用力过度,导致我脑筋抽了一下,萌生了一个想法: 我不要再接着实施每周固定更新这个模式了,我要换一种模式,跟随自己的灵感来更新。第二天就开始实施了,结果是6月的更新量和并没有明显增加或者减少。
7月,没有了明确的目标,依靠仅存一点的自律才勉勉强强的更新了几篇文章,真是有点惨不忍睹,更多的时候则是,能懒一时是一时。随便给自己找个放松的借口,就开始玩游戏和追剧更是日常。自律与目标的搭配,才能发挥出它们各自最大的作用。
3.勇于承担后果,或者认错的人,通常不会遭受他人的看不起。
我们害怕承担失败的结果,害怕自己会做错事,然而犯错却是你的人生,甚至是这个世界最不可避免的事情。
前些天在驾校学车,不知道是哪位朋友,不小心把车刮出了几道痕,很不巧车是新车,教练发现刮痕很是生气,把我们召集起来,怒问是谁刮的痕迹,不找出来大家不要走了。我们一群人左看右看,大眼瞪小眼,分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是我。 之后,有个学员,看着教练弱弱的说:我刚刚不小心开到草丛中,可能是我刮的。
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在很多时候,如果不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犯了错误,我们通常会用可能、应该、也许这样一些字眼来说明自己的错误,而不会肯定的说是我犯的错误。可能、应该、也许这些字眼的背后是什么能?有可能是我,有可能不是我,它们的背后包含着可能性,怀揣着侥幸的心理。
在「可能是我犯的错」和「是我犯的错」之间,后者往往更具有魄力和韧性,因此也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