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李哲刘令!解释一下‘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王老师突然问道。
我懵了。本来文言文就有点儿跟不上节奏,被冷不丁地叫起来,还真不会,无奈只好硬着头皮,站起来,支吾着。
周围同学的目光像箭一般,冷冷的;就连王老师的眼里,期待中分明透漏出失望,他叫起了旁边的同学,同学流畅的回答,让我从那些让人颇为尴尬的目光里逃出来,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我成功地逃过了一劫。
语文课还在继续,本以为我的尴尬已经结束,谁知,才刚刚开始。
王老师的热情,并没有因为我的尴尬而减退半分,进度依然很快,学霸们自然很轻松,只是我,连滚带爬地才能勉强跟上。我的第六感告诉我,王老师一定还会提问我,我当然不能容忍自己再一次答不上来。于是,我专注地聆听着,贪婪地吸收着!
果不其然。王老师再一次叫了我:“李哲,你说说这句‘草实而食之’的“而”,怎么解释?”
幸亏我早有防备,迅速在脑海里检索:“草实”就是草籽的意思,“食”就是吃,那么“而”,没什么实在意思——
“顺承连词。”我不敢肯定,声音小小的,像是在自言自语。
“声音这么小,我没听见!你平时声音不是挺大的吗?现在怎么一下子变怂了呢?默默唧唧的,像个女孩子!”王老师今天不知怎么了,如此咄咄逼人。
我刚才回答不上来问题的尴尬再次被激活,心想:“我才不是女孩子呢,我可是顶呱呱的钢铁直男啊!”接下来的那一瞬间,我不知道是哪来的勇气,竟向着王老师大喊:“顺承连词!”同学们惊呆了,紧随其后的是哄堂大笑,还有比刚才多好几倍的目光之箭,有冷嘲,有热讽,我越发忐忑不安了,低着头,感到一阵阵热浪在脸上汹涌,我杵在那里,等着王老师的责骂。
王老师停了一下,等课堂安静了一点,平静地说:“刚才李哲大吼的声音,就像《南乡子》一诗中作者表达的豪放之情,而那柔和的声音,就正是《清平乐》中作者想表达的婉约之情!”
好巧妙,好高明!周围的目光之箭,全变成了钦佩,集体投向了王老师。王老师竟然因势利导,把词的风格这么生涩难懂的知识,变得如此形象生动,更为可贵的是,他巧妙地化解了我的所有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