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放寒假在家,来串门的邻居一边烤火一边闲聊,都在感叹农村的人情越来越薄,也就是村民之间的互助越来越少,好像人们之间越来越陌生,都各扫门前雪。
我回顾了以前村里的情况,事实确实如此。在家家户户都种地的年代,农事比较繁杂,邻里之间对互帮互助的需求很大,如收割、耕种、采伐、建房、婚丧嫁娶等。但随着出外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土地荒芜,互相之务间的帮助也越来越少,人情越来越淡漠。
经过仔细思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农民角色的转变。
在以务农为主的年代,互帮互助需求很大,互助之风得到了很好的保持和发扬,农事使互助之风得到了很好践行。但随着农民的耕作减少,由农民向民工角色的转变,对互助的需求也越来越少,互助之风也仅保留在一些家家都必经的事,如婚丧嫁娶。
二、利益观念的驱动。
在扮演农民角色时,邻里之间的互助是无偿的,最终都从收获中获取利益。但成为民工角色时,互助可能会得不到回报,利益无从提现,互助开始变为有偿,人们更注重当前现实利益。
三、相互之间不信任感的加强。
信任是互助的前提,随着互助之风日下,邻里之间的不信任日间加强,担心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回报,因为自己在外的劳动都是有价值的,农民也卷入了市场之中,成为了“经济人。”
每次回到家,观察身边的一些事,感受到农村剧烈的变化,有好亦有坏,总之是在向前进步。
诺大的中国正高歌猛进,何况一个乡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