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这一天,4月1号,又到了怀念张国荣的时候了。算来,张国荣已经离开人世14年了,这14年间全国乃至全世界他的歌迷、影迷都会在这一天举行对他的追思活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这一天网络上关于怀念张国荣的文章就如潮水般一样翻滚,人人都争着转发这些文章,如果不这样就好像这人没有跟众人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无知又不合时宜。
我也是张国荣的粉丝,但对于网上那些开口闭口就是“哥哥”这般叫着的,通常我的胃里都是一阵翻腾,这样的称呼就如同路边野猫的叫春,刺耳又让人作呕。
我们国人有一种情结,可以称之为“死亡崇拜”,即生前这人的不良新闻、为人诟病的地方在其死后会被人选择性地屏蔽,给忽视掉,留下的都是这人的优秀、完美,为无数人称颂的地方。相比于正常的病逝,张国荣的离世方式更加激发粉丝的无穷想象力,因此这种“死亡崇拜”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除了“死亡崇拜”效果的作用,张国荣被无数人铭记的原因还有,就是他的人生与他作品里的角色命运呈现出了难得的契合,以那座中国电影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霸王别姬》为例,更是出现了张国荣与程蝶衣的命运、程蝶衣与虞姬的命运这样双重契合的“奇观”,不得不让人感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所言非虚。
在网上这些浩如烟海的纪念张国荣的文章里,基本上述说的都是早已经高度凝练化的特质,认真、敬业、谦逊、优雅、提携后辈,这是值得无数后人怀念偶像的基本品质,但我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张国荣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本来最小的孩子是更能得到父母的疼爱的,但父母因为经常要忙于家里的服装生意,张国荣的童年很少得到的父母的关爱,所以从心底张国荣是极度渴望得到关爱的。他13岁便远赴英国留学,后大一时因父亲中风返港中断学业,紧接着便参加选秀,进入娱乐圈,开始繁忙的演艺生涯。
终其一生,张国荣与母亲的相处时间都是很少的,虽然他心底是极度渴望母爱,然而长期的疏离让他们几乎都不知道如何相处。张国荣曾经尝试和母亲住在一起,但没过多久就搬了出来,渴望而不可得的母爱,是张国荣心头第一个阴霾。
这点像他在《阿飞正传》里饰演的旭仔,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母爱,但最终还是没能如愿。
关于张国荣和唐鹤德的关系,我不想多说,借用蔡康永的话说便是,“我只是爱上了一个人,而我们刚好是同性而已”,这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张国荣十分珍惜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并一直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同时他也曾满怀希望地希望外界能接受他们,但换来的确实各路媒体的冷嘲热讽、不拿正眼看一下。甚至一些媒体专门跟拍他们,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这都让张国荣痛苦不已。
张国荣一生最为珍视的两个感情,一个想要却得不到,而另一个是得到了却得不到世人的接纳,不禁让人唏嘘。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现在那些张口便是“哥哥”叫着的人是否了解张国荣的这些内心痛苦?假若可以时空穿越,让他们回到跟张国荣同一个时代的香港,他们是跟着媒体一起鄙夷张国荣的感情选择呢,还是跟如今一样无限地拥护他呢?想想还是挺有意思的。
人们怀念张国荣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怀念一个经过想象修饰过的张国荣形象,而至于他曾经的内心阴霾,怕是少有人去关注的。
其实也不需要忧虑,很多人的怀念也是仅限于今天一天的,可以打个比方,今天的怀念张国荣就是一个迎接春天的仪式,不管是真文艺还是假情谊,仪式过后,张国荣归位,众人便可收拾心情,踏青迎春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