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5年5月28日,2025年的面试次数已经来到了10次,其中大多数的公司都集中在萧山、滨江这些我之前因为通勤距离关系从来都没有考虑过的地方,但确实,那边的机会比较多,从通勤距离来看,甚至比从余杭到余杭的艾玛莫莉更近——毕竟去艾玛莫莉,是要1小时15分钟打底的。
作为一个i人,每次面试的时候都要把自己内心深处的e的一面展现出来,前两年这样的强行开机对我来说有点困难,也会产生抗拒面试,有了面试但找借口不去的情况,但现在我好像真正意义上的长大了,或者也是经历得多了,我并不怎么害怕面试时对面面试官对我的“审视”,因为我已经足够强大,也摸清了面试时的规则和套路:自我介绍,问答,最后薪资福利环节,也算是一种熟能生巧。
以前的面试其实在面完之后基本上能感觉到这家公司对自己有没有意向:如果谈到了薪资部分、通勤距离,那么十有八九这家公司已经在考虑你了,但最近的几场面试下来,几乎每一家都会细聊这两项,然而没有回音,问了身边同样在求职的朋友,发现她们也是这样的感受,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变得毫无规则,不确定起来。
面试的10家公司里,大概有四五家,是从广东、福建等地的品牌,在杭州成立新的分部,这样的公司面试的时候有一个特点,会非常精细地询问我上一家公司的组织架构、人员构成、工作流程、销售数据等等方面的内容,让我觉得他们并不是在面试,而是在探听上一家公司的消息,看看同样的模式是否适合他们这个初来乍到的公司,并没有想要招人的意思,当然,最后得到的回复也是工作经历不太匹配,或者还想再看看其他的候选人——现在辞职又重新找工作的人太多了,每一个都身怀绝技,我想我所有的能力应该在所有求职者之中只处于中上的水平,并没有非常吸引公司的点,这应该也是我频频落选的原因之一。
3月面试7家,4月无面试,5月面试3家。
5月的第一家是做家庭橱柜的,偏高端线,面试的场地是品牌冠名的一栋大楼,外面看起来非常气派,距离我家也是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但是下地铁需要走很久。品牌有很多线下门店,所需要的策划基本上是线下的活动策划,原本定了下午2点和品牌主管的面试,也因为主管被老板叫去线下门店而暂时由hr暂时面试。
当时我想,那这个岗位一定也会经常去线下店看活动执行的效果,类似之前在博多的奶茶每月上新,节日活动,但是我已经有点厌倦这种不断跟素质参差不齐的人对接的感觉了,所以人还在面试,心已经走了。
最后hr说她会把我的基本信息转达给主管,如果有意向,后续会继续约二面,我嘴上说好,但是心里已经给了这家公司一个“no“,从后续这个公司也没有联系我来看,她们也和我是同样的想法。
5月的第二家面试时一家农产品公司。我当时定的求职方向,要么时生活必需品:米面粮油等,要么是快消品:化妆品、护肤品等,所以接到这家公司的面试邀请,内心还是有点期待的。
第一面是线上面试,领导是一个有了岁月沉淀的女士,初次线上面试,我在家里化了淡妆开了摄像头,那头的领导开了语音——因为在开车,不方便视频。
在开车这个行动让我想到了我的上一个领导,陈总,她也经常因为业务的繁忙而在车上开会,处理公务,所以我对这位新的女领导又多了一点好感度。
线上面试期间主要是介绍了我的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领导简单地说了一下工作的内容,一些品牌建设相关的东西,让我觉得她是真心实意想做品牌的,而不是一心急于求成的那一类人,所以对她的好感又加高了,对这份新工作也期待了起来——领导和自己想法一致地话,工作上会省力很多。所以我们又约了线下的面试,周五在一个我从未听过的地方——我在查询之后,发现这个地点,类似中高端的菜市场,不是四面都可以看见的档口,而是像卖场的商场一样,每一个不同的品牌都有一家自己正儿八经装修的门店。
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预期,但来到实地的时候,我还是吓了一跳——地铁不能直达,周围很偏僻,这就有关之后的通勤;门店的位置在商场的里面,不太显眼,在门外就能看到里面的陈设——3/4的场地用于陈列公司的产品:长白山大米、玉米、衢州黑猪肉包等等农产品,1/4的场地放了两张办公桌,有一张办公桌坐着一个门店店员,另一张办公桌上坐着我线上面试过的领导,一个短发干练的中年女士。
我在坐定之后很快进入到面试的状态,把之前在线上说的情况再大致说一遍,期间门店店员给我们上了茶水和一盘子蒸好的甜玉米——真的很好吃。
领导跟我说品牌策划主要的工作内容基本上分为新推的产品和常规的产品,新推的产品是和百年中药老字号联名的一款女性友好的饮品,这个项目是最重要也是最着急的,需要在6月15日之前完成整个产品从包装到内容到线上线下的上市(主要是线下);常规产品就是一些长白山农产品的日常信息更新和补充。
我当时觉得,这和我在上一家公司的工作内容基本吻合,我是老手,又是这个公司唯一懂品牌的人,那之后的工作有领导的支持,一定会很好展开,并且这个领导好像也挺喜欢我的,临走前还送了我一瓶即将上新的饮品试用装。
从门店出来的一瞬间,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我要有工作了!”
事实也是这样,当天下午我就收到了来自这家公司的hr的消息,询问一些我的期望薪资,和入职时间,我想当然是越快越好,于是我和她在掰扯了几轮薪资的构成之后,终于达成共识,准备在下周一立刻入职。
对于很久没有上班,没有大额收入的我来说,一份月薪1w+的工作会让我在上班前的周末就开始激动,并且开始幻想第一笔工资的用处,用来买一些新的东西,还一些以前的债款,想象永远是那么地美好。
然后就来到了入职当天。
因为对象出差,我获得了她小毛驴的使用权,初夏的太阳有点刺眼的早上,开了十多公里终于来到我的新公司——不是那个鱼龙混杂的商场,而是另一栋挺拔的玻璃墙壁的办公大楼。
我来到hr跟我说的那一层,那一个房间,发现我来的最早,公司门还没有开,里面的灯都是暗的。过了一会儿,来了我的第一个同事,一个看起来非常温柔的女同事,她开门,然后让我随便找个位置坐下等hr来。
等坐了下来,我才有时间好好地观察这个我以后除了周末和节假日每天都要呆到至少9小时以上的地方:有冰箱和微波炉,可以带饭,加分;办公室比较小,减分;同事人还不错,加分;领导好相处,加分。
我看了一圈之后,第二位女同事也推门进来了——看起来是雷厉风行的职场女精英;很快第三位女同事也来了,她就是和我对接的hr。她先是让我选一下座位,是现在这个靠门口的位置,或者更里面一点她隔壁的位置——我说过办公室很小,员工办公区只放了4排工位,面对面各2个,一共8个工位,从里到外一字排开,我最后选了她旁边的位置,我想或许我可以在上班第一天就拥有一个搭子,虽然我现在对搭子的需求没有那么大了——以前每次入职之后,我都急于在同事堆里挑选出一个和我三观合,聊得来的人(大概率是女生),成为我的上班搭子,一起工作,一起上下班,一起咒骂过分的同事和老板,也一起分享一些网络笑话等等。但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或者是工作年限地增长,我逐渐发现不需要搭子,我也可以好好地,一个人工作,上下班,当然,平等地和每一个“和我同边”的同事咒骂过分的同事和老板。
我想,这大概是我的自我逐渐完善了,不再需要其他人来消解我上班时候的不安了。
坐到她旁边之后,我挑选了台式电脑,开机,安装钉钉等一系列必要的办公软件,并且希望有一个了解之前这个岗位工作的人给我大概说一下我今天需要做什么——领导面试的时候说,上一个这个岗位的人,是网易出来的女生,她觉得她从大厂出来,会做的还是比较螺丝钉的工作——单一的文案内容型工作,所以才重新开始招人。
当时我听到之后,第一反应是,我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居然有一天比网易这种大厂出来的人更胜一筹,感觉有那么一瞬间,精神胜利了,但也没有胜利很久,我就被接二连三的工作砸晕了——没有人和我对接工作任务,直到领导来了。
领导到了她的专属办公室(就在我的右手边的小隔间)之后,立刻把我叫了过去,并且交代了我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那个重要的饮品项目。首先需要我接管两个微信视频号,这是公司品牌内容的主要输出阵地;然后整理产品上线需要的设计内容,比如产品手册、详情页文案、朋友圈海报等;接着是让我写一些和产品有关的脚本:从试用者视角、开发者视角、中医视角、工厂视角等等多个视角,每个视角出一个视频的脚本。
前半部分的工作我比较熟悉,但是后半部分,视频脚本、拍摄和剪辑,我有点有心无力:我之前写过视频脚本,脚本我可以,但是拍摄和剪辑,我大概一周才能出一条,还是在没有什么修改意见的情况下,更别提还要和各方相关人员对时间,对拍摄等等的事情。
我开始对这份工作萌生退意,并且也跟我的朋友们说了新公司的情况和我当时想要走的心情,我的朋友们也分为两种:觉得可以先试试,实在不行再提离职和实在干的不开心就走吧。
我真的很需要钱,所以真的在内心天人交战了很久,决定下午再看看情况。
由于我整个早上都在开会、修改产品手册和噼里啪啦地和朋友打字描述我的新公司新情况,hr还很贴心地递给我两个键盘,悄咪咪地跟我说:“你可以试试看哪个键盘声音更小,不然她(领导)都听得到你在干嘛的。”
真的感谢这位姐妹,让我感受到新公司同事之间摸鱼之情的温暖,于是迅速地换上了新的键盘,敲击的声音总算是小点了。
hr期间还小声地问我:“上班第一天她(领导)就让你干活了吗?”
我说是的,如果是5年前的我,还会觉得这太快了,我还没有熟悉公司,没有熟悉产品,根本没有做事的勇气,但现在不一样了,我可以迅速地上手工作,并且没有抵触情绪,这可能就是熟能生巧吧。
上午三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很快就结束了,中午hr带我去一楼办了梯卡:公司的大楼是分高低楼层,以及刷卡才能按电梯楼层的。梯卡押金20块,立等可取,小小的,蓝色的梯卡躺在我的手心,我才对这家公司又多了一点点的归属感。
期间我还了解到,公司的午休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午休时间很长,加分。
下午我依旧是修改产品手册,期间领导一直在开会,而小小的办公室又迎来了新的同事——一个中年男同事,更精准的描述就是,一个脸上看起来黑沉沉,说话流里流气的中年男同事。
从他一进门我就不太喜欢他,不是因为他下午才来上班,而是他对这个办公室里的每个人都颐指气使。
甚至在和他手下的经销商打电话的时候,直接对着他并不了解的两位女性——大概是想找经销商做分销的女性,做出离谱的评判:“她们是不是夜总会的啦?你问问她们,如果她们下午才上班的话,肯定是夜总会的。”
语气如此肯定,让我不禁联想到他也是下午才来上的班,他也是在夜总会上了班才来的吗?
在这之后他的自言自语以及和办公室的其她人的沟通,总是携带着“他妈的”这三个字,这让我觉得无比反感。为什么在这种语境下劳苦功高的母亲总是被提及,明明她什么错都没有,为什么不能是他爹的呢?
我了解我自己,无法和这样厌女的人共事,这样会加深我的厌男情绪——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午三四点,我心里的退堂鼓已经敲地咚咚响。
四点多的时候,办公室又来了两个,不,三个人,一个年轻的长发的女士,和她可爱的小女孩,另外还有一位看起来面向比刚刚的男同事好很多的男士。
我猜,这位男士是公司的合伙人,唯一的产品经理;而这位女士,是产品的最先试用者,也是这位男士的老婆;可爱的小女孩,当然是她们两个的第二个小孩——之前面试和早上开会的时候,领导(也是杭州分公司的老板,以及这个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和我聊起过,公司唯一的产品经理也是合伙人,相当于三个合伙人开了一家公司,一个负责长白山,一个负责杭州商务(我的领导),一个负责产品,而他的老婆X女士,因为年纪轻轻就生了两个孩子,气血亏,所以开始试用这款对女性补气血比较友好的饮品,是第一批用户,也是非常值得采访的对象——所以我的试用者视角的视频需要和她对接。
产品经理、薛女士和小女孩到了之后,下午我们又开了第二个会议,大致就是把早上和我说的全部同步一遍,然后再进行一些新品定价、视频拍摄角度的讨论——依旧是那几个视角。
在我提出我没有拍过之后,领导还提出可以让上午来过的女生帮忙拍摄,并且让我在周三前出三个相关的脚本,周四周五直接去中药馆拍摄掉——我当时接下中国额工作的时候知道6月15上市会很急,但我没想到这么急就要出三个视频。
坚定了我想要辞职的想法,我决定,等开完会,只有领导一个人的时候,我再跟她提出因为工作内容不适合,需要离职。
当我内心萌生这个想法的时候,这个会议就变得格外地长,格外地难熬,更别说我们是五个人开会:我、领导、产品经理、薛女士,和小女孩,除了正常的会议议程之外,我们四个人还需要时刻关注这个大概一岁的小孩的情绪和动向,时不时逗逗她,给她一些情绪反馈——我从来没开过这样的会议,更让我觉得这个公司的流程和人员有些乱套。
唯一值得称颂的是,这个公司的人都到点下班,不管是上午准点来的,还是下午才来的,六点多开完会之后,领导第一个拿起手提袋准备回家,我看她都走了,提离职的事情只能在微信线上说了。
于是在产品经理和薛女士以及小女孩不注意的时候,把今天从家里带过来的水杯和大包抽纸,又小心翼翼地放回了包里,然后迅速的下楼,问一楼的前台能不能退梯卡,得到只能工作日早上9点到下午6点之间才能退的回答,只能下次再来,于是开着我的小毛驴骑行十几公里回家了。
到家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问hr,我的个人信息有录入社保系统了吗?因为我商家公司离职后,一直在领取每个月2200+的失业金,如果这个公司把我纳入社保系统,那我不仅每个月没有了失业金补贴,甚至这个月还要自掏腰包付五险一金,那可是亏大了。
Hr大概是理解错了我的意思,以为我是在催她把我纳入社保系统,回复我明天就帮我弄好,我连忙跟她说,不用了,我提了离职。我想她也是蛮疑惑的,她问,和领导说过了吗,我说正在沟通。
我在微信聊天框里打了好几行字,又斟酌删除、替换,最终把信息发给了领导,领导第一时间也是疑惑,问我:“是不是时间太紧?压力太大了?”
非常能看懂人心的领导,她说的全对,但是我还是要冠冕堂皇一下,说工作内容不太适合,最终领导也只能发给我一个“嗯嗯”,默认我的离职。
我真的很感谢她,虽然我们只共事了一天,但我能感受到他的温和、理性和强大。她也是我面试这么多公司之中,第一个问我怎么保持一直有内容输出的人。
5月的第二家公司就这样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