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的孩子现在厌学了,你说怎么办呀?』
你听到这样的困惑会怎么回答?这是我最常听到的开场白之一。我有时候就开个玩笑:『孩子的事儿待会再谈,您现在有没有厌工的问题呢?』很奇怪的是,我们成人在工作中也有太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怎么没人说是『厌工』呢?经商的没听说『厌商』,从政的没听说『厌政』,当兵的没听说『厌兵』,是他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吗?工农兵学商360行,怎么就听说『厌学』的了,并且还这么普遍?我跟『厌学』的孩子接触的越多,就越感到他们是被误解的,因为——
厌学其实是个伪命题
当然,您也知道厌学是个普遍现象,这是客观事实。
近年来教育资源和水平都在稳步提高,但厌学的情况似乎并没有大的改变。咱们可以问问身边的学生和家长,有多少孩子是喜欢上学的。那为什么说厌学是个伪命题呢?因为当我真正接触到那些厌学的孩子,发现所谓的厌学其实是个『问题包』,是一大堆问题的集合:压力、焦虑、师生冲突、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自我强迫……真正单纯的厌学几乎没有,大部分都是上述一种或几种困难的集合。但遇到上述困难的孩子,很少被理解,他们真正的困难还没有被看到,就被归为『厌学者』。这尤其让父母感到紧张:『现在就开始厌学了,将来可怎么办?』
虽然厌学问题是个伪命题,但是为了方便,我们还是用厌学这两个字来描述这些让家长感到焦虑的问题。那么——
如何解决厌学问题
首先就是看到孩子真正的问题,在所谓『厌学』这个大的问题包里,看看是什么卡住了孩子。当我们了解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只需要对症下药就好了。如果是真能这样就好了,可惜现实并不像理想那么丰满。因为这只是最理想的状态,而现实中大部分孩子的情况不是这么简单。在过来咨询的家长当中,我们能看到的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家长着急的都不行了,但是孩子好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样,呆在家里玩手机、打游戏。哦,这是说到辍学了,这一期我们先不说辍学,下次我们会出一个辍学的专题,那些家长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可是这些厌学孩子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通常会封闭自己,不相信他们的父母,也不相信父母找到的人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严重的那些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可能对父母也失去了信心,没有什么解决问题的意愿。一个人只要没有意愿,你是很难帮到他的。所以对那些上几次课、花多少钱就能给我把孩子变得多么多么好的想法,我只能说那太理想化了。原因在于,大部分的厌学被延误了『病情』——
厌学成了全家的问题
解决厌学问题,是要解决一个家庭的问题,并且不是一日之功。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谓厌学也是长期积累而成的问题。很多小的问题点,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很容易被解决掉的,可惜往往被忽视了,一直不断地积累,到最后连孩子自己都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了,家长也很茫然,只能简单的说是孩子厌学。这种长期的积累,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很大,因为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所以就在学习上体现出来,其实并不仅仅是个学习问题。你可以看看我们刚做过的这个案例,这个初中的孩子还算不上厌学,但是她的学习很明显受到了她与老师和家长的关系的很多影响。下面是我们的老师所做的小结:
孩子数学不好的原因
『我讨厌死老师了,他整天只知道让我们学习,自习的时候也不能让我们轻松一会儿,隔壁班的老师就特别好,她在自习的时间让同学们开心的玩。她班的成绩总是第一名,我们班的老师着急总是催我们快点学。』我了解到孩子的内心跟老师的对抗,就引导她把这股怨气疏通出来,一直到她能感受到老师的好心,虽然方式方法不怎么恰当,但从她的内心已经能接受老师,不再跟他对立了。接着聊到数学,孩子说“一提起数学我就头大,我不会做,老师讲的太快了,我根本听不懂”。我感受到孩子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就引导她放松下来,看到数学本身,而不是笼罩在数学身上的那些恐惧。后来孩子感觉数学不难了,我又引导她找到学会数学的窍门。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孩子的心静不下来,有一些东西干扰到她,不是孩子不想安定下来,而是她内在的力量不够。我发现孩子的内心跟父亲有对抗——“爸爸好凶,他只会讲大道理”。(其实在跟孩子的父亲接触中,我发现他是个很有智慧的父亲,为什么在孩子的心目中父亲却是这样的形象呢?我们往往看不懂自己,所以也不知道自己在别人的心中是啥样子,有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已经表达出了真实的想法,对方却误会了,为啥呢?当我们的心是在不平静的时候说出的话,对方往往先接收了我们的情绪,对语言背后想要表达的往往就听不到了)。我接着引导孩子从内心接受了爸爸。后来妈妈反馈:当天晚上父女俩就很开心的聊了好久,对此妈妈的内心触动也很大,这个家的爱又顺畅的流淌了起来。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会有很多原因造成今天的结果。若是我们想帮助到孩子,就需要静下心来,拨开层层云雾,找到那个根本,把孩子的心灯点亮。
这是一个初中学生的个案。我们所做过的大部分案例,都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很好的现场效果,但是我们每次都想,如果能持续的做几次就更好了。因为刚开始每次都解决了部分的问题,如果不持续练习和巩固的话,没有消除的那些问题逐渐积累,就可能重新让问题变得严重。就好像一个有很多淤泥的池塘,我们清除掉了一些淤泥,并且引入了新水,孩子的心活起来了,这就是我们做个案时所看到的效果;只有堵住原来流向池塘的排污口,并且把孩子自己的净化系统建立起来,才能让更多的活水流进来,让池塘保持洁净。
家长们可能会感到委屈:『我这么辛辛苦苦地对孩子,可一直都是想给他更多的活水呀!』这正是问题所在,为什么家长的苦心和爱心,都被孩子感觉成了污水?
在这篇文章里,我并不想多谈学习的具体方法,因为那是孩子应该了解的;而你作为家长所需要的,是如何做好父母这个角色,去促进孩子的学习。父母永远也不能代替孩子学习;但是父母确实能够促进孩子学习。孩子做好孩子的事情,父母做好父母的事情,各归其位、各司其职,这样爱才能够流淌起来,不再相互依赖、相互指责,而是相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