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家乡地摊经济,感受人间烟火气

(通讯员陈宇彤)自3月出台政策允许商贩临时占用街道经营以来,时间没过多久“地摊经济”已经在全国热闹起来,全国已有20余地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很多大城市纷纷出台“地摊经济”的相关政策措施,以保证地摊经济可以正常开展。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背景下,“地摊经济”之所以受到点赞,主要在于这是保就业保民生、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的暖心之举。“地摊经济”的存在,有助提升低收入者就业,让城市充盈着温暖的烟火气。这样看来,地摊经济是否能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因此助力脱贫呢?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赴各地区地摊经济兴起地社会调研团成员陈宇彤在其家乡——山西省吕梁市岚县展开调研。

8月3日下午18点,调研团成员陈宇彤前往易居苑地摊市场查看地摊发展情况。虽然此刻烈日炎炎,但摊主们早已经井然有序地摆好摊位——小吃摊,水果摊,生活用品摊……花样繁多,种类丰富。时不时还会传出叫卖声,来往的客人也是一波又一波,给寂静的街道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热起来的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城市的生机”,更是对“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

据悉,大部分摊主因疫情后家庭经济状况下降而参与到地摊行业,而有的摊主则此前一直从事地摊行业。其中采访的一位摊主由于其丈夫得病,供养儿子读书而开始地摊之旅。刘阿姨说道:“本来家庭条件就不是很好,出来摆摊总能赚点小钱来补贴家用。”此外,当记者询问道是否会考虑继续摆摊时,刘阿姨表示当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时,会考虑租个店面把生意做大。她还说,摆地摊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收入,更让她变得外向,与人相处也更加在行,自己虽然忙碌,但是幸福的,是值得的。

此外,队员在调查中发现,当地的多种地摊中,小吃摊最数火热。臭豆腐,沾串串,杂粮煎饼,烤冷面,当地特色小吃碗团……其制作成本低,容易上手,更重要的是可口美味,物美价廉,深受消费者喜爱。而且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大多数摊主自觉配戴口罩,积极响应着国家政策。其中受访的几位顾客也纷纷表示这样既满足了自己的消费需求,又有了安全卫生方面的保障。

其实对摊主和顾客来说,地摊经济早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仅带动着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载体和传承。街道空空如也,一片安静未必是好事。有几分喧闹声,吆喝声,彼此寒暄几句,这才是人间烟火。人间,就该闹哄哄。

“务实、创新、艰苦、奋斗”已是地摊经济精神价值的代名词。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地摊虽小,价值甚大。特别是对于贫困人口来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地摊经济为其自主创业,奋斗不息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虽然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赴各地区地摊经济兴起地社会调研团成员陈宇彤只用了简短的时间对地摊经济进行采访调查,但由地摊和人们构成的人间烟火已让大家相信,中国及人民不论在何种境地都能一直保持艰苦奋斗的意志。而地摊经济作为经济发展新动力,终会为脱贫攻坚添上精彩的一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