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6摘

3.16 星期六 晴

但如果撇开现实,拿理想中的要求压迫年轻人,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压力越大、动力越足,反而是在这样的高压下不断出现一些致命的错误。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定律叫「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说的就是,当人在高压下工作时,人的工作水平会随着压力的增大而下降,换句话说,就是外界要求越高,效果就越差劲。


人在年轻时,最需要的不是这样难以实现的目标,而是一个踮起脚尖能够够到的理想,如果为了让自己经济立而立,最后往往是适得其反。

一过 30 岁,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都三十岁的人了,能不能现实一点。」


对于一个人来说,30 岁是不可以做梦的年龄,30 岁就得脚踏实地、担负起一个中年人的责任。


学长曾是一个医学生,在 28 岁那年,他放弃了做外科医生的梦想。


原因很简单,28 岁的他研究生才毕业,去医院还都没法做医生,要么努力考博、要么再经过 1-3 年的住院医师培训,等到 30 岁的时候,他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


再看看他的同学们,都已经有了 4 年的工作积累,在自己的行业小有成就,赚的钱比他多、日后上升速度比他快得多。


「梦想的代价太大了,我实在耗不起了。」


现在,学长已经转行多年,赚的钱完全够他养活一家人了,但是每次经过医院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多看几眼,毕竟那里才能承载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有时,别人劝他要不考个博,干回原本行,他轻叹一口气,「都快 35 的男人了,哪能还做不切实际的梦。」


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情,看上去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但这不过是在拿着年龄来绑架自己,强行要求自己要跟上同龄人的节奏,但没有人的节奏是一样的,如果用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结果就是永远过得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很喜欢张艾嘉曾说过的一句话,我才不过是 64,跑起来,路仍长。


年龄只是一个人细胞增长的时间,不能成为自我设限的理由,如果为了跟年龄妥协,放弃自己的所爱,最后的结果就是,为了堵住看客们的嘴,却委屈了自己。

日记 270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