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利,成功还有多远

01

又到一年高考季。

考点门前人头攒动,水泄不通:考生们带着身份证、准考证和相关考试用品忐忑不安地走进考场。家长们在考场外翘首张望,有的甚至按捺不住心里的紧张开始议论起来:

“唉,也不知道我们娃娃考得怎么样?题目会不会做?不会做的题目可千万别耽搁时间啊!”

“我们家那孩子平时模考成绩不稳定,忽高忽低的,焦人死了。这次要是考高了那就好,要是考低了那可怎么办啊?”

“我那儿子平时考试都是他们班里第一名,年级前三名,这次考个一本应该是没问题。就看这小子能不能争一口气,给老子考个清华北大或者复旦中山回来啊!对了,你们孩子咋样?”

“我们家闺女喜欢当老师,一心想考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这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考上的话,毕业了找工作不用发愁;要是考不上,那将来就业可就麻烦了……”

“唉……”

每次高考的那两天,经过各大考点的门口,总能听见家长们此起彼伏的声音。下考了,考生们陆陆续续走出考场,有的春风满面,有的愁眉紧锁,家长们也随即眉开眼笑或者是仰天长叹……

高考已经不再是一次普通的考试。在全社会绝大多数人看来,高考的成功往往意味着以后人生的顺利,高考的失败往往意味着以后人生的坎坷。

高考,在当今的中国,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改变命运的角逐,一座足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独木桥。

可是,当我们的理想遇上高考失利的时候,我们该何去何从?是坚持还是放弃?是选择复读还是选择走专升本的路?还是做出其他选择?

实不相瞒,我也是一名因为高考前半年患抑郁症而高考失利的人。在社会看来,我是高考的失败者,似乎也即将成为人生的失败者。

02

说到今天的高考制度,我不禁想起了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制自隋炀帝创立进士科开始,到1905年被清政府正式废除,在中国一共延续了一千三百年左右。如果说哪一项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最长,绝对非科举制莫属。

在漫长的古代中国社会,科举制成为了政府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这项制度用一千多年的生命证明了自己的行之有效。毫无疑问,它为古代政府选拔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充实了各级官府,保证了朝政的正常运作。

据不完全统计,科举制度一共为中国封建政府选拔人才(进士及第)累计超过三十六万人,这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些人才不全是考试机器,其中也不乏一些杰出的文学家,比如“唐宋散文八大家”;还有一些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比如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张居正;还有一些科学家,比如沈括、郭守敬;还有一些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比如程颐、周敦颐、陆九渊、朱熹、王阳明。如此看来,科举制还是有好处的,至少这些优秀人才的的确确是人中龙凤,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属于各自领域的杰出贡献,甚至是不朽的贡献。

可是,科举制并是不完美的。它太过于死板教条,特别是自南宋“圣人”朱熹为“四书五经”做了注解以后,封建政府就把朱熹的注解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不允许考生自由发挥。明代政府又规定考生写文章必须按照“八股文”的形式来写,不得有任何的创新。如此一来,考生的思想被禁锢,社会的活力被削减,中国社会从明清开始开始走下坡路,也就不足为奇了。

03

由于在隋朝以后的一千多年里,科举考试是中国封建政府选拔人才最主要的途径,所以没有哪个读书人不渴望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从此飞黄腾达的。可是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如愿以偿,有一些才华横溢的人因为种种原因和进士头衔失之交臂,比如孟浩然、唐伯虎、吴敬梓、蒲松龄、徐霞客。

这几个人,他们都是科举考试的失败者,可是他们的名字却如雷贯耳,让人肃然起敬。三十六万多名进士,我们能记住的人真心不多。可是这几个科举落榜的人,可谓是家喻户晓。

我再列举一个人——商辂。

商辂(1414—1486),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明代内阁首辅。商辂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之人(第一个实际上是黄观,后因为抨击朝政被明成祖朱棣除名。所以又说商辂是明代唯一一个“三元及第”之人),曾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历官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家居十年去世,时年七十三岁。赠予太傅,谥号文毅。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等。

“三元”指的是解元(乡试第一名)、会元(会试第一名)、状元(京试第一名)。考中进士是古代读书人的梦想,连中三元可以说是古代读书人的最高梦想!商辂成功地做到了,实现了读书人的最高梦想,仕途也是平步青云,可谓是位极人臣(明代自胡惟庸案以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改为内阁制,由内阁大学士辅政,内阁首辅的职权相当于过去的宰相)。

可是,如果不翻阅历史典籍,商辂的名字真的没有几个人知道。

我们回头再来看一下那几位科举考试落榜的老兄: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留下了不少的名作,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唐伯虎,明代成化年间吴中四大才子之首,诗书画三绝,名满天下;吴敬梓,清代著名的小说家,著有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该作品被誉为“东方的《人间喜剧》”;蒲松龄,清代著名的小说家,著有短篇鬼狐小说集《聊斋志异》,该作品达到了古代短篇鬼怪小说的巅峰,被翻译为二十几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享有盛誉;徐霞客,背着行囊,跋山涉水,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不朽的游记作品,同时也是具有重要地理学价值的伟大著作——《徐霞客游记》。

他们几位都是科举考试的落榜者。孟浩然屡试不第,一生以布衣终老;唐伯虎被牵扯进一桩诡异离奇的的科考舞弊案,可怜一代大才子被终身禁考;吴敬梓和蒲松龄都是多年寒窗苦读,却屡试不中;徐霞客科考落榜后更是一度心灰意冷,茶饭不思……然而,历史最终没有辜负他们的满腹经纶和不懈努力,让后人深深地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科举考试是很困难的,历朝历代进士的平均录取率不到百分之一。然而,历史也是公平的,真正有才华、肯努力的人,最终都不会被辜负。

04

再举一个与以上所列举的科考落榜的名人类似的例子吧。我有一个学长,名叫毕庆元,河南信阳人。他出身于贫穷的河南农村,自幼家境贫寒。父母为了谋生,只得外出打工。他从小也是留守儿童,缺少物质的温暖,缺少父母的陪伴。

高考结束,他落榜了。看着别的同学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他难过,伤心,愧疚,自责。可是,他没有自暴自弃,拿着行李到了陕西商洛学院这样一所叫不上名字的大学念专科。

别的同学出去玩、打游戏、谈恋爱、聚餐,他坚守在图书馆里认真复习。然后,在专科毕业当年,他顺利通过了陕西省统招的专升本考试,考入了咸阳师范学院。这依然是一所很普通的师范院校。

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咸阳师范学院念本科的那两年,他几乎是废寝忘食地复习考研,最后在本科毕业前,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浙江师范大学催化转换专业读研究生。此时,和他同期专科毕业的同学,除了少数继续深造以外,大部分已经结婚生子,或者草草就业,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无业游民。

在浙江师范大学读研究生期间,他的坎坷经历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全校传为美谈。他却很少在意这些,而是继续努力学习,跟着导师认真做研究课题,课余时间几乎都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研究生毕业前,他在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两篇,并且顺利地考入了复旦大学,攻读化学催化剂方面的博士研究生。

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他是唯一一个从非“985”、“211”高校考进来的博士生。得知他的坎坷经历,老师和同学们都赞叹不已。如今他博士毕业,在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上海某催化化学研究所工作,继续从事化学催化剂方面的科学研究。

当初他高考落榜,在商洛学院学习,很多人包括他的老师和同学,都觉得他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如今,商洛学院院报发头版头条新闻专题报道他的光荣事迹,把他列为全校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家乡的父老乡亲一提起他,都赞不绝口。

他是曾经的高考落榜者,可是他凭借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一步一步地取得了人生的成功。他当初高考失利的时候被人瞧不起,如今的他被人仰望。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05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各省的高考文理科状元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和热议话题。在大众眼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人中龙凤,是类似于古代科考的状元级别的大人物。很多省地市县政府都对高考状元予以嘉奖,有的学校甚至给出自本校的高考状元建造塑像、著书立传。高考状元住过的房子或者宿舍都被誉为“文曲星金屋”,一度炙手可热。

然而,有一则专题报道似乎给人们对高考状元们的狂热劲儿泼了一瓢冷水。

据某权威机构日前发布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一共产生过近3000名省高考文理科状元。这些天之骄子基本上就读于北大清华,或者复旦交大等中国一流名校,有的就读于香港的一些知名高校,有的甚至出国留学,进入世界超一流大学深造。然而,经过了近二十年的追踪调查,研究者发现,除了少数高考状元在各自的领域内有所建树,成为了行业精英以外,大多数状元都逐渐变得默默无闻,当年高考状元的光环也慢慢褪去,只留下曾经的辉煌回忆和一纸名校毕业文凭。

这个报道一经发布,马上引爆网络,引发网友热议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不禁发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究竟是高等教育出了问题,还是高考状元自身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看似很难回答,其实也很简单。参照一下孟浩然、唐伯虎、蒲松龄这些科考的落榜者的经历,还有我前面讲到的那个学长的奋斗经历,我们不难发现:

科考也罢,高考也罢,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真正决定一个人一生成就大小的,是这个人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

只有凭借雷打不动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一个人才能做到,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失败,都不抛弃、不放弃,始终坚定如初地去奋力拼搏,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理想靠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果你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和抱负,那就不要害怕一次考试的挫折和失败,哪怕它是被千千万万人不断神化的高考。

坚定你的信念,强化你的毅力,朝着你的梦想扬鞭启程吧!“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只要我们坚持努力,不辜负人生,人生定不会辜负我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22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9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46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53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8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8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80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92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5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