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育儿困惑
在“集体焦虑“的育儿时代,很多小朋友赢在起跑线上,却从初中或高中,甚至小学高年级,开始厌学,严重的会逃学,甚至离家出走。这些孩子受到很多社会舆论的批判,对这些孩子的家长投以怜悯的眼光。可是从专业心理学角度的解说,有问题的其实是这些孩子的家长,不是孩子!这群孩子并不是不知道知恩图报,相反,他们就是因为太爱他们的父母,太想回报,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行为出现。
SECOND
寻根溯源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厌学?
1. 你真的了解这代孩子吗?
首先,父母们要知道,你养育的是零零后,一零后,你的生长的环境,不是你孩子的生长的环境,你所认为的”理所当然“,对他们并不适用。很直接地说,他们的生长环境有更多压力,更少疗愈空间,所以他们在情感上更脆弱。
a. 孤独感造就的玻璃心: 孩子和同伴一起玩,有神奇的疗愈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小时候住在老式房子里,天天下课后可以和邻居孩子们疯玩,对父母的偶尔打骂,没有那么上心。
b. 4-2-1式的沉重情感负担
c. 空前的学业压力
2. 父母的高期望让孩子变成“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
“第三只老鼠”这个比喻来自于行为心理学的一个实验。心理学家把三组老鼠分别放在三只不一样的笼子里。
-第一只笼子里的老鼠只要一 踩踏板,就会有食物过来,所以这里的老鼠饿了就会去踩踏板;
-第二只笼子里的老鼠一开始踩踏板,会有食物过来,但是后来一踩踏板,就会触电,老鼠慢慢就饿死在笼子里;
-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踩踏板会有不确定的反应,一会儿是食物,一会儿会触电,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就在笼子窜来窜去,最后,发疯了。
现在我们的孩子就像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面对家长过高的期望,他们愿意拼尽全力来回报父母和长辈的爱,但是有的时候他们实在无法让父母满意,于是他们学习了,害怕父母失望,不学习又极度自责。很多孩子因此而产生很多严重的心理问题。
3. 作为父母,你自己知道怎样过人生才会幸福吗?
其实在G妈研究心理学之前,G妈对这个问题也很困惑。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默,给出的是这个答案:
身心健康,
有不低于社会平均的收入,
内心的愉悦感不仅仅来自他人的评价,
能欣赏自然美,艺术美,会为美而感动,
有助人的能量,
独处时不焦虑,群处时也不焦虑,
有亲密的能力,能与伴侣亲密相处,
愿意为人类奉献。
这段文字值得仔细和反复阅读,G妈可以用它写好出几篇文章。但这些,基本可以让大家判断自己的育儿观是否走偏了。
THIRD
G妈说
以前G妈总认为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现在觉察在很多时候,父母其实并没有分清楚自己的渴望和孩子的渴望。当没有觉察的时候,这些爱就是自私的。
还是用最经典的一句话来结束吧:“孩子的人生,不是父母的人生,孩子只是经由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去过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