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厌学谈起,让孩子拥有幸福人生的秘密

FIRST

育儿困惑

      在“集体焦虑“的育儿时代,很多小朋友赢在起跑线上,却从初中或高中,甚至小学高年级,开始厌学,严重的会逃学,甚至离家出走。这些孩子受到很多社会舆论的批判,对这些孩子的家长投以怜悯的眼光。可是从专业心理学角度的解说,有问题的其实是这些孩子的家长,不是孩子!这群孩子并不是不知道知恩图报,相反,他们就是因为太爱他们的父母,太想回报,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行为出现。

SECOND

寻根溯源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厌学?

1. 你真的了解这代孩子吗?

首先,父母们要知道,你养育的是零零后,一零后,你的生长的环境,不是你孩子的生长的环境,你所认为的”理所当然“,对他们并不适用。很直接地说,他们的生长环境有更多压力,更少疗愈空间,所以他们在情感上更脆弱。

a. 孤独感造就的玻璃心: 孩子和同伴一起玩,有神奇的疗愈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小时候住在老式房子里,天天下课后可以和邻居孩子们疯玩,对父母的偶尔打骂,没有那么上心。

b. 4-2-1式的沉重情感负担

c. 空前的学业压力

2. 父母的高期望让孩子变成“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

“第三只老鼠”这个比喻来自于行为心理学的一个实验。心理学家把三组老鼠分别放在三只不一样的笼子里。

-第一只笼子里的老鼠只要一 踩踏板,就会有食物过来,所以这里的老鼠饿了就会去踩踏板;

-第二只笼子里的老鼠一开始踩踏板,会有食物过来,但是后来一踩踏板,就会触电,老鼠慢慢就饿死在笼子里;

-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踩踏板会有不确定的反应,一会儿是食物,一会儿会触电,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就在笼子窜来窜去,最后,发疯了。

现在我们的孩子就像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面对家长过高的期望,他们愿意拼尽全力来回报父母和长辈的爱,但是有的时候他们实在无法让父母满意,于是他们学习了,害怕父母失望,不学习又极度自责。很多孩子因此而产生很多严重的心理问题。

3. 作为父母,你自己知道怎样过人生才会幸福吗?

其实在G妈研究心理学之前,G妈对这个问题也很困惑。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陈默,给出的是这个答案:

身心健康,

有不低于社会平均的收入,

内心的愉悦感不仅仅来自他人的评价,

能欣赏自然美,艺术美,会为美而感动,

有助人的能量,

独处时不焦虑,群处时也不焦虑,

有亲密的能力,能与伴侣亲密相处,

愿意为人类奉献。

这段文字值得仔细和反复阅读,G妈可以用它写好出几篇文章。但这些,基本可以让大家判断自己的育儿观是否走偏了。

THIRD

G妈说

      以前G妈总认为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现在觉察在很多时候,父母其实并没有分清楚自己的渴望和孩子的渴望。当没有觉察的时候,这些爱就是自私的。

还是用最经典的一句话来结束吧:“孩子的人生,不是父母的人生,孩子只是经由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去过自己的人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不用工作,休息一天,前天晚上下班时,我就想着借着休息的这一天,在附近的山上转转。问了几个同事,没有感兴趣一同前...
    王可lanny阅读 502评论 1 2
  • 1、设置为html模版
    飞飞廉阅读 214评论 0 0
  • "两个人可以一起行动,互相交谈,处在一起,但是他们的灵魂却像花朵一般植根在不同的地方。任何灵魂都不能到别的灵魂...
  • 好困,睡了,不要再想那些烦心事了。
    乀丶阅读 156评论 0 0
  • 领导和员工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最大的区别是,员工是一个人战斗,自己把活干好了就是成功;领导是带领一群人在战斗,大家...
    程影阅读 139评论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