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今天的专栏,你对于物件的心智模式是什么?带着这个觉悟观察一下你的:人际关系(你保持了很多不舒服、不合适和不需要的关系吗)和事项安排(你安排了太多垃圾任务吗?),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以上是今天的每日一问,大部分同学都做了认真的思考,并且输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心得,精选文章希望可以给所有的同学提供优质的内容,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对一些观点比较相近的内容做了一定的筛选,我觉得每一个回复的同学都很棒,感谢今天每一位回应的同学。以下是今天每日一问的精选,希望可以对每一位同学有启发和帮助,也希望可以让大家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收获精选的最优质内容,有处理不当的地方,还请大家谅解,欢迎吐槽和拍砖哈。闲话不多说了,直接看干货吧。
01 陈政
我对于物件的心智模式现在还没摆脱断舍离的状态。想想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事项安排,确实是保留了不少的不需要的关系和很多无用的任务安排。我们老觉得多认识一些人肯定会对我们以后有帮助,但是这得看这个人是不是值得你去认识和交往,他是不是适合做你的朋友能帮助你成长,不要为了将来的未知的目标而刻意的维系着很多的人际关系,维系人际关系会花费你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所以保持一个简洁的人际关系是必要的。关于安排任务自己有时候确实会安排很多自己觉得有用但其实是无用的任务,所以也因此浪费掉了大量的时间。以后,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任务,分配好时间。人际关系和任务安排也要做到断舍离,减少无用的,放弃不适合的,不执着于外部的欲望。
02 段扬扬
我是典型的担忧未来的人,总是担心某件东西在未来会有用。例如:我现在还保留着大学和工作中的硬件电路板以及各种传感器配件,总觉得未来有一天我会重新捡起来接着玩硬件和嵌入式开发,可是有些硬件都已经积成灰了,我都没有再动过。还有大学的书籍我也保留了很多,明明知道再去翻阅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就是不愿意丢弃,除非搬家的时候不得不扔,总结下来还是会担心未来某天会再去拿出来阅读,可是这种想法从来就没有落到实处。看来我需要抽出时间单独把这些看似未来有用的“无用之物”全部丢弃掉,让自己轻装上阵,不再纠结过去的存量,关注未来新的可能和增量。人际关系我基本上做到了如果是只有一面之缘或者素未谋面的人,会每个一段时间清理一次,我从不追求自己微信好友的数量,我并不觉得那是什么炫耀的资本,如果微信里充斥着大量不可能有任何连接的陌生人,我觉得只会给自己增加维护成本,而且我也不想看他们的朋友圈。事项安排我觉得我是属于有点逃避现实的人,经常很忙碌,当然我知道哪些事情是我必须坚持的,但是还有很多事情其实是可以从任务清单上删掉的,只是有的时候焦虑会让自己有点慌不择食,认为做得越多,就会让自己更加心安,后来想想这其实在麻痹自己而已。想清楚自己未来想要什么,哪些事情是可以让自己收获自由,获得成长,其他的无关事项慢慢停掉。我觉得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要对事项设置优先级,对成长特别重要的,优先级一定要高,其他的都可以为其让路。我自己未来最重要的事情就两项,除了工作,学习Python、了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以及学好英语,接下来我要调整我的时间安排,让所有的事情都服从这个目标。
03 小霞
我对物件的想法是,只要将丢又纠结想着以后可能会用到的时候,那就马上问自己,在现在起的一个星期回一个月内,我想不想用它或者想不想穿它?如果答案是不的话,那我回把它丢掉。但是对于比如说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我会保留当作收藏,前提是不多。观察:我发现将一个别人或前男友送的物品扔掉的时候,意味着我的心已经完全放开了,也看开了这段情感;对于朋友,丢掉是因为我相信我们之间的友谊,没有必要去保留实体的物品。我从没删过微信好友,有时真的发现看见名字却想不起这人是谁,但依然不删。一是担心某天万一是认识或者哪天发消息过来那就尴尬了。从这我发现了我没有维系好与这些极弱联系的朋友的关系,也许不合适或不舒服的人那就果断舍离,如果好的人那应该主动行动,与他们关系更增进一步。再一个是女生的包包!我现在意识到,我们出门总要背一个包包,而男生可以不背包包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出门然后做一样的事。我回想,我最近几次出门真正用到的包里的东西有几样呢?把包包里的东西清理一下,将它减轻之后觉得出门的心情都轻松很多。
04 Clare
11月开始,公司连续遭受大的冲击,也唤醒了我的危机感和焦虑。也在工作去留问题上做选择,不得不说,抉择本身真的是一件非常耗费能量的事情。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一次深刻感受到,及时清理的重要性。接下来我需要进一步清理的有:服饰等生活用品:冬天到了,清理衣橱,保持整洁舒服,少而精。每周末将下周的衣服搭配好,不用每天出门前还要想穿什么。书籍:逐渐转为以电子书为主,纸质书做清理,不需要的书处理掉。真正行动派也在做“丢书大作战”活动,可以选一些参与进去。人际关系:运用强弱联系。专注核心,保持链接(很多联系通过持续输入输出的文字也是很好的方式)APP应用:连续一周不用的APP删掉。我手机上的APP本来就不算多,从2015年10月开始就保持在精简。除了IPhone自带的APP外我只有22个,不过发现还可以清理2个。同时,也注意调整一下微信的使用时间。微信真的要承包掉大部分生活了。我计划接下来每天只看3次微信,每次控制在20分钟。这个时代真的太需要做减法了,各种外在的资源基本都是饱和过度的,注意力和时间显得更加宝贵。保护他们的方式,我想最好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保持及时做清理了。简单,就好。越简单,越好。
05 刘敏层
电脑,手机、学习桌、kindle这些是每天都在用,而且很有用;但是总是因为找借口忙的理由,学习桌天天很乱,老公说我多次,我一直说好的,有时间再整理,拖延,结果让杂物占满了桌面,以至于找东西都找不到啦。今天彻底整理桌面,才找到一个很久没有看到的臂套。电脑需要需要清理没用的文档。现在电脑速度已经很满,主要是很长时间没有清理内存啦。手机照片太多,短信、微信太多,APP太多,总是收到内存空间不足的提醒,才去整理,需要常常整理。Kinle保持一本电子书,读完再下载另一本。总是已发现就下载,结果也没时间看。清理书柜:很多过去看过的书,一直不舍得扔掉。是执着过去的人。买了太多的书,其实根本不看,所以需要断,判断力差,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那些类型的书,凡是罗辑思维推荐的书,都是好书,买回来也许将来会看。旧衣服整理:一件过去的大衣,每次整理都想要扔掉,每次又不舍得,当时买的很贵,但又知道自己无论如何是不会穿的啦。厨房整理:扔掉一些储物盒、调料盒,一个已经漏水的钢盆长时间不用的碗、筷。逃避现实的心理,总是拖着,直到橱柜里堆的满满的。钱包整理:随身携带很多银行卡,老害怕那天不带,需要用了不方便。结果是天天带着,一个月有可能只用一次。这是缺乏判断力。背包整理:清理出各种购物店的名片,平时总会因为忙,而不愿整理。意外收获,找到一张美发店的卡,正需要用。总的来看,自己逃避现实的心理非常严重。回想到在生活中,其实家里常常会有很多矛盾,自己久拖着不去处理,待到不得不处理的时候,往往积怨太深,造成更多的矛盾。买书方面,一定要有断的念头。当下不看的书,坚决不要买。买书的时候,老公总是阻拦,当时还觉得老公太小气,其实是自己缺乏安全感,害怕不买,将来想看咋办。就像现在我在得到APP订阅了11个专栏,根本看不过来,其实还是追求为安全感,担心自己会错过什么知识。结果每天总在低效的阅读,忙忙碌碌,无力整理家务,生活品质下降,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和班里学生朋友沟通、交流,来扩大人脉。我的心智模式:逃避现实+恐惧未来采取措施:今年内不买书,明年再买书,一定要定出读书计划;不是特别需要和非常合适的鞋服坚决不买,不为便宜而购买;每看到一年内不穿的鞋、物品坚决扔掉;遵守少即是多的规则,不追求占有,追求高效和实用,修炼断舍离。
06 陈欣祺
两年前读到《断舍离》然后开始关注断舍离的思维和这方面的达人,比如约书亚贝克尔和佐佐木。所以,包括在我的物质和人际方面,我自觉做得很好。如果有朋友想要看下我的桌子,你可能会认同。但是今天看到古典老师的推送,明白了书的断舍离,其实是知识的清零和更新。于是我决定,今年过年,我准备送书了(不包邮,但接受打赏)。具体形势和方式,我还在策划——虽然也许会遭到冷遇。但是今天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断舍离”,也许会给大家一个新的维度:(粘贴如下)1.这个世界的规律是建立在“每个人都希望生活越来越好”的价值观念上的。2.分析模型是:每个人都希望生活越来越好-所以希望更多的时间、空间、自由、快乐、安全-这些需要很多物质/服务来填补-而购买物质/服务需要更多的财富-个人通过制造物质/提供服务来获得更多财富-用财富购买更新自己拥有的物质/服务-价值感、创新、管理、金融也因此应运而生-营销还会通过虚荣、画大饼等方式不断提醒人们购买。3.当欲望之饼破灭,人们的充裕生活可以无条件满足,且完全同质化,这个模型也就不再存在了。4.难怪天堂的神仙、地狱的鬼怪都无欲无求,百无聊赖。
07 魏楚
答:心智模式是人们在大脑中构建起来的认知外部现实世界的“模型”。下面是我该践行“断舍离”的方面执着过去:过去的东西,却用处不大。我是一星期左右天清理一下书桌。清理书桌时扔掉的只是觉得现在和未来都没有用的东西,但是很少有一次大的清理,所以基本的东西和摆放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我有时候比较怀念,会保存一些票据、纪念品等,但是一次都不会拿出来看,可能等实在觉得占位置或布满灰尘的时候才会把它们扔掉,但是目前只是想保存下来。恐惧未来:未来会有用却用处不大。这样的东西也有一些。也喜欢买东西,但是三分之一买的都不是马上能用到的商品,就是觉得未来可能用的着就买了,有的现在还在那里放着。还有一点是,我有时候,只是有时候会给朋友买一些我自己都舍不得用的东西,不是我觉得自己配不上那些东西,是我希望我能给朋友最好的心意。人际关系:我没有保持一些不必要的人际关系,因为我喜欢给自己很多的自由空间,而且喜欢独处。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别人那里都有好(差不多…)的印象,对人很热情,有来有往。如果平常没有什么事情不会主动联系,这样可以集中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从古典老师那里知道了弱关系的概念,我也反思了我的人际交往方式,也在试着主动维护一下,但基本上不会太花时间。事项安排:通过每日的3+1+1,我给自己制定了很清晰的每日计划,但是每周总有几天会因为一些因素(比如昨晚没睡好、拖延症犯了、心情不好)导致事情没有好好的做完做好。我也在思考是不是我给自己的每日计划太多了,压的自己不能喘气以至于害怕完成不了而造成逃避。
08 净彻
今天的提问,依旧非常深刻和实用。我从三个方面来回答。人与物随着购买拥有物品的增多,衣柜和书柜都被填满了。为了放下新衣服,只能送出旧衣服。所幸,买的衣服款式质地还不错,能被瓜分干净。而书呢,有时候买来一周不到,就不喜欢了,自己都不认可当时的口味,更不好意思送人了。喜欢书的人不需要我送,不喜欢书的人,我送了也未必会看。空间的局促,这迫使我买书变得理性,能用kindle看的书,就不买纸质版的了。化妆品和零食一次性买得多,很多还未使用,就过期了,所以不再乱购入。名牌包包呢,曾经追风购入,后来发现自己其实没有那么喜欢,于是送出去了。另一方面,我自己使用的东西,要是好朋友看上了,我会送出去。记得高中时,朋友看上了我穿的一套衣服,我自己也蛮喜欢的,但是不及她的喜欢,因为买不到了,我就回宿舍洗洗送给她。这给我的启发是,物品要被最喜欢的人拥有,才可能被善待,否则,不是被漠视,就是被遗弃。人与人人际关系上,我喜欢的,我会主动去靠近,然后花精力去维护。我觉得不舒服的,我会屏蔽。我喜欢清清楚楚的关系,拒绝暧昧。之前未婚,参加了罗辑思维的相亲大会,我是当时第一页的二号,嘻嘻嘻。后来有700多人加我,有男,竟也有女。有人加我的时候会交代,纯加友,已婚。当我结婚了,还有人问我把自己嫁出去了没,我也会如实回答。坦诚才会吸引坦诚,结果有个别人,我们成了朋友,比如咱们超级个体群的某某,嘿嘿。人与事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如阿兰·拉金所言,在时间很紧迫时,还会去做一些不必要的事,主要是因为我能够熟练地完成这些事情,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而对于重要的事情我却缺乏信心,并一直在刻意的回避它。这一年多以来,我有记录时间的习惯,只是很少对时间分配做复盘,所以在时间的效用性上还需要提高。觉察即改变,最近开始对事情做复盘了。一件事情发生之后,我会试着在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件事,再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把事情干好,以免下次发生同类事情的时候,不再掉坑里,进而让做一件事的效用最大化。而且安住当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再想其他事,这样会很忙很累。如果把心带回当下,再多的事也只有一件,即当下要做的这件事。只要做好一件事,就不会太忙太累了。身减负,心也要减负。断舍离,在入口上少买,一旦发现不适用了,就及时清理,进而脱离对物、对人、对事的迷恋。这能帮助我弱化我执,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实践。通过这次的梳理,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过少欲知足、高效能的生活。其实,世事无常,心念也在不断变化。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觉得将来会需要的东西,可能随着那个时候能量的变化,变得不再需要了。现在就买,无疑是给未来添堵。还是学会放手,放过未来的自己。
09 小龙虾
看了今天的专栏,我对物件的心智模式是: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人际关系方面,我发现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就是看不得别人好,喜欢嫉妒,还特别喜欢报团的人,明明自己是滩烂泥,还逼着别人和自己一起烂在泥坑里的人。有几次我的作业得到专业老师在课堂上当场表扬并加学分,课后回来我跟身边的同学打招呼都躲得远远的,刚开始觉得没什么,可后来偶然听到她们一块在背后说我坏话,说什么我老是跟在老师屁股后面,然后走后门什么的,我特么想说你不认真做作业不用跟老师讨论不代表我不需要。可气的是这些人里居然还有我的室友,这个室友平时还跟我嘘寒问暖呢,我待她也很好,她有几次被甩哭成狗还是我守在她身边安慰她,现在居然这样对我,当时心如刀绞,眼里泛着酸,眼泪在眼眶打转,我仰着头努力不让眼泪滴下来,对自己说这种人不值得你伤心,她们不值得。然后转身离开,她们不值得我反驳。感悟:远离那些喜欢嫉妒和看不得别人好的人,不断提升自己,不仅要比她们优秀一点点,而要做到比她们优秀一大截,站在更高的地方俯视她们便是对她们最好的反击。
10 冯一川
今天看了文章,最让我震惊的一句话就是“在你占有物品的同时,物品也在占有你”,这句话说得多对呀。虽然生活的环境中,我们是物品的所有者,但同时物品也在我们生存空间中,脑海中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在做决定或者做事情的时候,这个物品都在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我对于物品的心智模式是,这个物品会对我未来有用,通过今天的思考我觉得这个错了。对我现在有用的物品才是真正有用的而不是对我未来有用,我需要的成长是现在,如果一个物品对我未来的成长有用,我为什么不等到未来再拥有呢。人际关系这一点还好没有受到上面物品对我的影响。很早以前就意识到,有负能量的人不能交往,值得交往的人就是优秀的人,和优秀的人一起成长才是快乐的,有意义的。新的感悟是,对于具有坏习惯的人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坏习惯很具有传染性,比如说“抱怨”、“懒惰”。
11 Kinki擎曦**
我与物的心智模式,我觉得我对物品的看法折射出我对生命的看法。学生时期物品是欲望,看到同学的手表、手机、书包各种好看都以羡慕态度,好想拥有他,就像我妈说一进超市就想拥有超市的心。是一个很低端的模式,还没有分清物品所属,你的就是我的,边界模糊。学了心理学后大大帮助我界定你,我,他后我对物品的欲望有所降低。今天看了古典老师的专栏后,更鸿观的一个启发物品还分过去,现在,将来,这种划分的方式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另外我去旅游的时候每去一个地方买一些纪念品给自己,回到家后基本都是不用放着浪费,今天回想一些,当时想买纪念品是想留住当时的快乐,是一种留恋,更多的是心理需求。人际关系:我记得罗胖说过一句话当你价值观提升后,你的朋友圈换了一圈,我很有感悟,我有一段时间喜欢旅行,圈子里都是驴友,后来兴趣慢慢淡了自然联系就少了,陆续删掉,我看到我自己是换了一波有一波的朋友,留下来的都是知己。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61c001d592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