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禾姐,有一个微信号”小禾电影“
有一种影片,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整个故事只有两个场景、人物不够立体,连片名也没有什么波澜。
但是,它不会让你产生任何观影的不适。相反你被它牵引着,跟随它行云流水的剧情,然后在某一刻你感到鼻头发胀,内心像被某种东西击中。这时,你才发现它不一般,而你又很难说清到底是哪一点打动了你。
《海蒂和爷爷》就是这类“不合理”的电影。这部剧2015年制作,2019年登陆中国院线,吸引了11万多豆瓣网友标注,评分高达9.1,甚至跻身豆瓣电影TOP250榜。
这样一部情节简单的电影,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1
初夏的一天,阿尔卑斯山青翠欲滴,羊群星罗密布。
小海蒂被阿姨领着,翻山越岭,前往爷爷家。
虽然和爷爷未曾谋面,海蒂对他充满了好奇。第一次见面,海蒂看见一个头发全白,有着圣诞老人白胡须,脸庞被岁月刀刻般的老人。
爷爷露出迷惑的表情,弄清来意后,随即浮现出恼怒的表情,海蒂不禁垂低了眼睛:爷爷并不欢迎她。
在经过山脚的村庄时,有一位大婶劝说阿姨:爷爷脾气暴躁怪诞,一定不愿意收养孙女。
果然,爷爷对着阿姨咆哮:滚,带着她一起滚远点!阿姨扔下她跑掉了。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牌局,那么海蒂拿到的是一副烂牌。命运对这个有着一双乌黑婉转大眼的小姑娘,并没有什么优待。海蒂一岁多就成为孤儿,被阿姨收养。如今阿姨在法兰克福找到了工作。
阿姨说:谁也不想多一张嘴吃饭。海蒂知道阿姨不打算带上自己。
爷爷“哐当”一声,把海蒂关在了门外。第一晚海蒂钻进马厩,搂着黑山羊入睡。
她不知道的是,爷爷正透过窗户玻璃,好奇的打量她……
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小屋里,爷爷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山脚下的人们说他是个怪人。小海蒂的突然造访,让他感到突兀,还有一种被打扰的愤怒,他拒绝收养她。
从放羊倌皮特那里,海蒂听说,爷爷杀过人。这让海蒂惊恐,和爷爷单独相处时,双腿忍不住颤抖起来。
爷爷说:你必须决定,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还是相信别人说的?
海蒂紧紧搂住了爷爷。
这一刻,爷爷放下了自我放逐,长久以来被他禁锢的某种情感复苏了。
别人说他古怪、阴沉,只有海蒂选择相信他。这个精灵一般的孩子有着和自己一样的血缘,而她需要他的照顾。海蒂终于在这个家落脚了。
然而,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海蒂的磨难还在持续着。
在商业化大片包围的电影市场,我们看到的,要么是英雄如何拯救世界,要么是普通人和生存赤膊而战的焦灼之苦,要么是现实世界腌臜破碎的人性。
以至于电影结束后,我们体验到的,要么止于武力驱逐邪恶的快感,要么是对人性的无助,和生活的迷茫无序感……
然而,《海蒂与爷爷》以一种近乎于童话的纯真,不知不觉拨动人们内心最深处的那根弦,让我们在观影之后,感受到美好、纯净,堪称电影界的一股清流。
网友评论说:“很久很久,没有一部电影担得起心旷神怡这四个字的评价了。""这部电影是今年一个惊喜,可能有点偏儿童,但绝对老少皆宜。"
2
当我们循着电影的轨迹,去寻找那些与海蒂有关的周边时,却发现“海蒂”原来出身名门,甚至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角色。
影片改编自瑞士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的长篇小说《海蒂》,这是一个值得被记住的女作家。
如今,瑞士的迈恩费尔德,小说里海蒂生活的地方,人们称之为“海蒂之乡”。这里有“海蒂村庄”、“海蒂小屋”、“海蒂步行道”。人们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探访“她”的足迹。海蒂,那个带着恣意微笑、乐观善良的女孩,仿佛从虚拟的文学世界里走了出来,在历史的某一个角落里真实而耀眼,直抵人心。
小说首次发表于1880年。一个多世纪以来,它早已走出瑞士,被翻译成70多种语言,并且被翻拍成影视剧多达20余次。
1937年,童星秀兰·邓波儿扮演海蒂,这个版本的电影,沿用了当时好莱坞流行的歌舞剧形式,也深深打上了邓波儿式表演印记。
1974年,由高畑勋拍摄、宫崎骏担纲制作的动画片《阿尔卑斯的少女》上映。据说,为了还原真实生动的瑞士生活画面,团队远赴阿尔卑斯山,取景三周,成为日本动画史上第一部海外实地取景的作品。以至于,在欧洲播出时,欧洲人不相信是日本制作,因为太贴近当地生活了。
时隔多年,在豆瓣电影评分榜上,《阿尔卑斯的少女》取得了9.3的高分,在七零后网友看来,它是一部“承载儿时回忆的动画片”。
2015年,瑞士和德国再次翻拍的《海蒂和爷爷》,在制作上更为细腻自然、力求真实大气。小到道具的打磨,大到场景的还原,以及人物的选角、对话的洗练,让人感觉,那个热爱大自然的海蒂活脱脱的从书里走了出来。
一个孤女的故事,为何在一个多世纪里,打动了地球上好几代人,如此经久不衰?
小禾姐认为,《海蒂和爷爷》看似故事简单,其实立意并不简单。
我们很容易从片子里,看到这样的镜头:海蒂伫立在阿尔卑斯山岗,久久凝视着雄鹰翱翔于苍穹、羊群恬静的啃着青草,山风从耳畔吹过,发出呼呼声,令她陶醉不已。
影片通过各种航拍大景、远景、特写镜头,来展示大自然雄浑之美,让人仿如身临其境,有一种洗脱灵魂之感。
春天的阿尔卑斯,自由辽阔的黛青色山峦,湖水和蓝天交相映衬。叮当的驼铃声,紧接着一群羊悠然出场,辅以优美轻松的配乐,让人内心升腾起久违的欢快。
看到蓝天下奔跑的海蒂,你是否感受到有一个自由灵魂自身体跳脱而出,仿佛也在登临阿尔卑斯山,极目远眺、奔跑跳跃?海蒂和阿尔卑斯浑然一体,搅动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回归纯真的愿望。
海蒂被阿姨卖到法兰克福的庄园时,虽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她厌恶陈规的教条,更惦念着在苍峦之巅,在皑皑白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下,有着令她魂牵梦绕的家园和亲爱的爷爷。日积月累的思念让她患上了梦游症。
为了展示两种生活的对比,影片在表现法兰克福庄园时,用了暗色系的布景和灯光,显得晦涩、沉闷。
这时,我们想起,海蒂赤脚在山间奔跑的身影,是何等轻快自由。让闷在城市罐头里的我们何等羡慕,不禁想起陶渊明那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种对自然的神往,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刻录在我们祖先的血液中。
如此,两种生活的对比,更让都市中压力倍大的人们渴望返璞归真。
3
如果仅仅展示人与自然之美,《海》剧似乎还不足以引起深层次共鸣。在人性的展示上,影片十分用心。
冬天,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空气冷冽而清新。小海蒂被困在山顶小屋不能上学而闷闷不乐,爷爷为了给她找乐子,做了一个雪橇,带着海蒂从山顶一口气滑到山脚,惊险而刺激。
爷孙之间的互动,让我们会想起年少时,曾经感受到的祖父母隔代亲,像一杯甘醇的酒,回味无穷。
海蒂活泼灵动、热情善良。她把干粮分给小伙伴皮特。在庄园时,惦记着仅见过一面的皮特奶奶,偷偷攒了软面包带给她。
海蒂正如大山一样,纯真、美好。她的出现,不知不觉的改变着她身边的人,她把这副人生的烂牌,打到了最好。
影片里克拉拉奶奶这个角色,塑造得十分成功,她代表了一种老者的眼界和大智慧。
初识海蒂,克拉拉奶奶亲切的对局促的海蒂说:就叫奶奶吧,一下子拔高了海蒂的身份。
海蒂来到庄园,本来是作为克拉拉玩伴。这个身份名义上是克拉拉的朋友,其实还是侍女。她不会认字,无疑拉了克拉拉的后腿。女管家对海蒂的“控诉”,按照一般影片的设置,这种上层社会家庭多半会把海蒂“遣送”回家。
但是克拉拉奶奶并不认同,她耐心的教海蒂阅读绘本,启发海蒂学习认字。
当她得知海蒂想念家乡后,并没有把她当成安抚孙女克拉拉的“工具”,而是主张把孩子送回亲人身边。
也是这位奶奶,带着克拉拉远赴阿尔卑斯山看望海蒂,老奶奶年事已高,骑在马背上气喘吁吁。在这里,大山的治愈,让克拉拉重新站立行走。
在她的鼓励下,海蒂直面梦想,不再畏惧别人的嘲笑,而选择听从内心。奶奶让她明白,不是她的梦想远大,而是村里的人眼界太小。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是影片隐喻的一种很强烈的价值取向。小禾姐觉得,这种正能量甚至超出了自然和亲情主题,让人感受到整个社会的温情脉脉。
在19世纪的西方社会,阶级是一个随处可见的东西,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鞭挞或影射着阶级的不合理性。而这部影片所展示的,是一个富裕的上流社会家庭,对一个贫穷孤女的善意。
这些细心的设置,使得《海蒂和爷爷》不拘泥于普通人文片,展示了无与伦比的正能量,以及什么是最美好、最纯净。让我们知道,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演绎。
一部融合了如此丰富内涵的片子,总会在某一两个点上,猝不及防地打动你。
所以,9.1分,实至名归。
微信关注”小禾电影“,看更多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