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实验的探索

水电解实验原理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该反应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也体现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的规律。

实验装置及仪器

  实验装置主要由水电解器(包含两个带有刻度的玻璃管)、直流电源、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导线等组成。水电解器的两个玻璃管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通过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向装置内注入水,通常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会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实验现象

-    通电后,两个玻璃管内均有气泡产生。

-    连接电源负极的玻璃管(产生氢气)内气体体积与连接电源正极的玻璃管(产生氧气)内气体体积比约为2:1。

气体的检验

- 氢气的检验: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玻璃管的尖嘴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该气体是氢气。

- 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正极玻璃管的尖嘴处,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气体体积的测定

    通过水电解器上玻璃管的刻度,可以直接读取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从而验证二者的体积比约为2:1。这一比例关系也符合化学方程式中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进一步从定量角度证明了该反应的规律性。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气体泄漏,影响实验结果。

2. 加入的增强导电性的试剂(如氢氧化钠溶液)不能过多或过少,过少则导电性不足,反应速率慢;过多可能会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3. 通电时间不宜过短,否则产生的气体体积过少,不利于观察和检验;也不宜过长,避免装置过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