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写不长
童年时,我们家属院的主妇们,背后最爱议论蒋红霞阿姨,一致的评价是:“一点儿也不亏待自己。”
她第一个被人诟病的,就是馋。据说,她有一天早上醒来(注,此处是“醒来”,就是一睁眼的功夫,人们以此来强调她的突发奇想),突然想吃螃蟹了。于是脸都没洗,骑上自行车,骑到菜市场卖了几只回来。蒸熟之后,上班时间也到了,于是左手一只,右手一只,一边吃着一边上班去。走到车间门口,两只螃蟹也吃完了。
新鲜的樱桃、草莓上市了,多贵啊。只要想吃,蒋阿姨就几斤几斤地卖,从菜市场一路吃回家,吃够为止。
她家儿子知道妈妈好吃,她爸买烤鸡回来,她儿子主动说:“爸,给我妈留着鸡大腿,她爱吃。”
第二个缺点是,好玩。吹拉弹唱,没有她不会的。她在棉纺厂上班,机器转起来,轰轰震天响,她一边看机器一边唱歌,反正声再大也大不过机器声,她高亢嘹亮的嗓音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三八节、劳动节、国庆节、春节,单位开展文艺汇演,独唱、合唱、电子琴演奏,舞蹈,她一个节目都不落下。有一年春节,她还顶替临时生病的演员上台说了段快板,台下的领导和同事都惊呆了,她什么时候学会的?只要是跟玩儿沾边儿的事,她蒋红霞一看就会,一学就通。
单身时好玩也就罢了,有了孩子也不管家,吃完饭两嘴一抹,她就直奔舞厅去了。80年代的舞厅流行交谊舞,为了跳好交谊舞,蒋阿姨特意花钱去青岛跟专业老师学的,她的交谊舞是国标范儿的,是舞厅里最出众、最引人瞩目的那个,男人们排着队邀请她跳舞,有时排一个晚上也不见得排上。我们县城有两个舞厅,她去那个,那个就满场,门口卖小吃饮料的都跟着发财。
有一天,蒋阿姨的妈妈追到舞厅来了,拿一把笤帚疙瘩,追得她转着圈跑。“天这么冷,孩子连件棉袄都没有,你还天天来跳舞。”
当天晚上,蒋红霞阿姨熬了通宵,给孩子做了一厚一薄两件棉袄,第二天晚上,又准时出现在舞厅,什么也不能阻挡她跳舞的脚步。县医院的护士说,蒋阿姨的孩子生病住院时,蒋阿姨抱着熟睡的孩子在医院走廊里练舞步,全然不顾别人异样的眼神。
90年代中期,棉纺厂彻底关门,蒋红霞阿姨下岗了,事隔不久,她老公也中风了。邻居们说,蒋红霞的心多大啊,摊别人身上,愁都愁死了,她给老公洗完尿褯子,再跑去跳舞。
那会儿交谊舞不流行了,开始跳广场舞,蒋阿姨是领头的,她不去开不了场。她小小的个子,穿一套玫红色的运动装,像只蝴蝶在队伍前面翩翩起舞。
蒋阿姨的老公去世后,孩子上了大学,她又干了件让人目瞪口呆的事情。她在《家庭》杂志上,看到一则征婚启事,觉得对方条件不错,便写信过去应征,一来二去,两人竟谈出了感情。那人远在广州,希望蒋阿姨过去生活。这下,家属院里可炸开了锅。
那会儿,蒋阿姨的妈妈还在世,哭着劝她:“万一是骗子怎么办,再把你卖喽。”
蒋阿姨说:“卖我?有人买吗?买我回去当妈吗?我都50多岁的人了,只听说有缺媳妇的,没听说有缺妈的。”
最后,她不顾家人和朋友的阻拦,毅然去了广州。过后不久,传回消息,她在那边生活的很不错,还和新老伴一起去新马泰旅游了。她又开始学跳舞了,不过这次跳的是难度更高的拉丁舞。
在广州生活十年之后,那位老伴去世了,因为和继子关系不和,蒋阿姨又回到老家。这不是件让人愉快的事情,但在她脸上,依然看不到一丝沮丧。同事聚会时,她仍旧是最活跃的那个。
不久,蒋阿姨添了孙子,儿媳希望她留在家帮忙照顾,蒋阿姨的儿子却第一个反对:“我妈爱玩,让她去玩吧,憋在家里她心情不好。”
于是,在大多数同龄人困守在家中,逐渐与社会脱节时,蒋阿姨的拉丁舞培训班开业了,生意相当不错,据说一个月的收入五、六千元,这在县城里是笔很不错的收入。听说,有一位当年的初中同学在追求蒋阿姨,逢年过节就给她送花。
我们大院的人们,现在再说起蒋阿姨时,总是说:“这个人啊,活出了别人两辈子的快活。”
Endless
经得起诋毁
受得起赞美
文 | 写不长
图 | 据C00协议引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