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说明:
论语 八佾篇的第10章至第12章是孔子对祭礼的人心不诚的抱怨。
一、章节解析
10 孔子说现在天子举行的祭祖礼仪,从灌礼(第一次献酒)之后我就看不先去了,是因为现在这个禘礼(只有天子之礼)变味了,人们都心不在焉了。
11 有人问孔子天子祭祖的理论和意义是什么?孔子的回答是不知道,知道这事的人,治理天下就如看自己的手掌一样。
12 祭祖如祖在,祭神如神在,孔子说:人在心不在那还不如不祭。
以上,这三章都在讲孔子对当时祭礼变味的抱怨,对人们在举行仪式时敷衍的行为,心不诚的谴责。
二、延伸解读
结合稻盛和夫的《干法》《活法》,及其所言:现场有神明。以及卡巴金(MIT的分子生物学博士)提出的“正念减压”训练提高员工专注力。
二者无不强调的都是专注力的重要性,也就是排除杂念,集中心力专注于一件事的能力,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坚持做到的。在此,卡巴金的“正念”是心力配置的最佳状态,也就是孔子说的“祭如在”。
三、个人观点
对于祭祀祖先,我们应该是恭敬、虔诚、真诚的以礼节的形式、真诚的仪式去怀念,这种对祖先的感恩怀念是我们对自己存在的心怀感恩是对先辈们的无上感谢,而不是希望这样的祭祀带给自己好运来,祭祀要心在,要身体在的同时内心也专注于当下对祖先的缅怀,而不是人虽在此,而考虑的却是其他事情。
我们个人的日常行为,已经收到各种外来的因素影响太多,使自己有限的心力资源很容易枯竭。因此,我们要做的是“祭如在”,就是保持正念于当下的事情,热情且有意愿的去做好当做之事。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如此,保持认真的态度去面对,高远的道理未必要知道,但是基本的做事原则基本的处事态度应该保持正确无为。这既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负责。
保持正念于当下之事,犹如祭祀祖先时虔诚以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