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讲思维,也是一本心理学的重要读本,思维影响行为,行为导致结果,所有的结果有理可推。本书帮我们重新认识自己,重塑思维方式,由内而外的质变。
本书的重点——批判性思维,形成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心智特质有:认知谦逊、认知正当、认知坚毅、认知一致、认知公平、信赖推理、具备认知勇气、换位思考、思维自主。每一个特质书中都有详文阐述。
批判性思维的成长层级:无思维反思意识者、有思维反思意识者、起点上的思维提升者、行进中的思维提升者、有所成的思考者、集大成的思考者。(根据书中详述,将理解每个阶段的思维方式,帮助自己找到位置,以及如何升级。)
思维的三个水平:
水平1:较低层次的的思维,即无反省,低技能混合而成的水平、常常依赖直觉、具有很大程度上的自利特征/自我蒙蔽性;
水平2:思维的高级层次,即选择性反省、高技能水平、不具有一贯的公平合理性,可能在诡辩方面很有技巧;
水平3:思维的最高层次,即反省外显化,最高水平的技能、一贯的公平合理。
心灵的三个功能:思维、情感、欲求;思维的功能是产生意义;情感的功能是监控或评估思维所产生的意义;欲求的功能是激活能力以发起行动,并在方向上与我们所认定的渴求什么和可能得到什么保持一致。
还指出了思维的“病理”,比如“自我中心性思维”和“社会中心性思维”,它们会导致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它们是如何影响着思维的,同时提出了矫正方法。
以下为我对本书的一些整理,也是我认为需要常警醒自己的:
1、成为一个积极的学习者。本书所述的“积极的学习者”指一种不断在现状与可能性之间所存在的鸿沟上架起桥梁的工作。养成不断提高的习惯,不断达到下一技能水平、能力和洞见的习惯。也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他们掌控者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学习以及自己的行为模式,正是这些东西构成了他们的生活。
2、对过往的经验不要无意识的看成是客观的事实,再拿出来的时候是否可以接受仔细的合理性批判性质疑。
3、社会和大环境予以我的认知,我是否能找出不同的观点,我的思路开阔吗?它们是以何种方式影响我的。
4、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培育成功人生的最佳手段。
5、开发我的第二大脑——按理智开化的、高级别的能力行事。
6、对自己进行外显化的理性分析。
7、理性思维:①有意识的,自我觉知的思维是实现理性目标的驱动力;②要有一种积极地进行自我分析的姿态。
8、发挥更多的潜质:你必须从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的相互作用中学习并激励自己再生活中这样做。最终看到“我的思维控制着我是谁。”
9、自我中心思维的两种功能:支配性的、服从性的。
10、人类心理的“病理倾向”:自我中心性记忆、自我中心性短视、自我中心的正确感、自我中心性虚伪、自我中心的过度简单化、自我中心性视盲、自我中心的即刻固化、自我中心性荒诞。
11、对群体约束的盲目顺从是自动的且不进行反思的,且认识不到自己在顺从。
12、社会中心思维就如同病状,如《社会习俗》中的:在风俗中,任何东西都是正确的。
13、儿童时期,人们在思考的时候就存在着社会中心性,“社会中心性”已经被他们当成自己信念体系中的信条,已与思想体系、文化和所在的国家相结合,并对此深信不疑。这是人类心理的天性,也是我们所生活的文化的衍生品。
14、摆脱自我中心思维、社会中心思维,最重要的是,我必须开始去识别自己的思维中的两者。通过概念上的分析去揭示将其外显化并利用策略思维去实施。
15、道德区别于其他领域的思维:社会习俗、宗教、法律。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原理基础,道德原则是道德推理的核心。
16、在强度大的私欲面前,坚持进行道德推理是在做正确的事,必须客服自身的自我中心倾向,必须愿意牺牲自私的欲望来实现道德义务。故,了解自己不合理的欲望是过上道德生活所必需的条件。
17、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深入且全面的“大蓝图”,通过在思考自己日常生活的前景时尽可能维持这种全面的观点,能将自己即刻化的自我中心倾向压缩到最低程度。
18、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可以融入与生活的新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努力和刻意练习,必须告诉自己: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人生的每一段新征程都应该是带着过往的“收获”前行的,比如新的技能,知识,和习惯。保持着谦逊,不断更新。人生路上,愿一路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