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写于16.1.20
现在的我,心里充满了迷茫、彷徨、不安……
我做不到不念过去不畏将来,还是会很非主流地从前不断回首,往后会不会将就,我也不知道。
(好矫情啊,不过文笔还不错)
真的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生活,像试卷上某道解不出的题目,想着想着,就变成了纷纷扰扰的琐事,在我的头脑中不断碰撞,再化为泡影。
(迷恋郭敬明的日子)
学习,难,又不难,它是时而通俗易懂,时而又难以捉摸的令莘莘学子丧心病狂的事。这就是中国式教育,用一些根本于实际生活无益的东西,来衡量一个学生的水平。但即使我对这种方式不满,却也无能为力,因为这些东西,决定了我以后的生活。
(这想法,对,也不对。对的部分在于,我们学的很多东西的确一辈子都用不上;错的部分在于,其实学习的目的并不局限于学会课本上的知识,考试取得高分。为什么很多“学霸”不进学习学得好,其他事也能做好?这就需要要我们把“学霸”这个词的定义扩大化:学霸之所以叫学霸,正是因为他的学习能力很强,无论学什么。故而,我们学习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在学习文化课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想觉悟。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没有学习能力,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没有思想觉悟,就连面对冠状病毒肺炎这么大的事时都在说:没事,稍安勿躁,没那么可怕,离你远着呢!口罩不戴,外出不误!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在哪?就在这!不是说读书多就比半途而废的人高一等,而是,你的眼界和思想大部分都来自于你的所学所思,二者成正比。)
其实初中这三年,我的成绩一直不算特别好,但我是到了初三才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因为初一初二还没经历太多事,也没有太多想法,并且,初一初二自己没有补课。现在我虽然每天看似学习认真,却总是分心。手机,电脑,电视是必然的因素。而且,我现在有补课,便有些自视清高,自以为补课很了不起,上课或补课注意力都不集中。
时隔多年再看我初三的心情记,我才发现我这是复盘啊,而且几乎每隔一两天都会复,怪不得我初三的时候成绩哗哗往上涨
说到初中补课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根据个人情况,如果你对自己的学习水平、自制力水平真的比较了解,觉得不补课也可以,那么不补完全OK,但你一定要有强大的自制力;如果你真的听不进去你班老师讲课,那是一定要补,不过我觉得很多时候问题不在于老师,而在于你自己!不过鉴于当下的情况,补习费用其实是很贵的,所以,如果你是个孝顺的孩子,如果你不想给父母增加经济负担,那就自己努力学,把补课这回事儿当做没有!不要为了增加心理安慰去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