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家里可以感到两个人的爱,一半是母爱,一半是父爱。我有时候也曾渴望和别人一样感受到父爱,但不能。我们家的参天大树没了,我感觉天要塌了,一夜之间母亲长成了另一棵大树,用她瘦弱的枝干为我撑起一片天。
虽然家里变得冷清,但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有母亲给予我的温暖。一种无人能及的母爱,她成为我精神上的唯一支柱。
同学们在讨论自己的爸爸妈妈时,总会问,“你爸爸叫什么?”“你爸爸做什么工作?”“你爸爸去哪了?”。
这些问题像是要把我刺得千疮百孔,脆弱的内心也和他们的自问自答那样,“你爸爸是不要你了吧?”
才不是。
母亲温暖的手附在我的脑袋上,结了茧的手为我轻拭划过泪痕的脸颊,温柔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爸爸去了远方,但还是会爱着你。”
我抽噎着,“那为什么我没有爸爸的爱?”
“不要哭,坚强点。爸爸把他的爱给了我让我传达给你。而且,你比别人多了更多的母爱,不好吗?”
好。这句话像阴霾拨开后的熹微,大地上的这一株树苗得到了温暖的阳光。
其实我知道,乐观而又坚强的妈妈总会在这样的夜里悄悄地抹着泪。
我在妈妈的爱护下,度过了懵懂无知的孩提时期。
家庭中缺少了父亲这个角色,母亲便包揽两个角色。她柔弱的身子扛住了养家糊口和教育孩子的这两重担。
我步入高中时期后,叛逆期继续延续。正因为如此,我和妈妈之间的冲突多了起来。在学校期间因多次逃避困难而选择请假回家,这样任性的事情免不了被数落一番。我认为,母亲不理解我,不懂得我的心情。其实是我和她之间筑起高墙。
有一次堪比抵御匈奴的万里长城。只是因为一次请不请假的问题,我便以死相逼,当然也只是言语上的冲动。就这样,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的呜咽声。这个孟姜女哭倒了我们之间的长城。
她每一次掉眼泪,哪一次不是因为我的任性蛮横,但她总是忍受着,包容着。这样的包容比别人父母多了百倍。
在我看来,因为我的不争气,我母亲才会吃那么多苦,但她从不跟我抱怨。我发脾气总会拿出比别人加倍的耐心引导我,包容我,给我无数次的鼓励。
对这个如此伟大的母亲,我能做些什么?
我想回报她,给她比她付出更多的回报。她失去的等同我失去的,我得到的,未必她等同她得到的。
我妈问过我:“你记不记得你爸打你都要让你背的一首诗?”
“游子吟。”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以后可能会成为一名游子,但不想母亲意恐迟迟归,我希望我能报得三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