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者》
知道日更者这个词,是缘自唐家三少;而知道唐家三少,则是缘自《朗读者》。
一个周六(2018年7月28日)的晚上,全家观看央视一台播出的《朗读者》——一款由董卿担当制作人和主持人的访谈节目。唐家三少是访谈者之一,他讲述了自己创作网络小说的故事,特别是他的勤奋,笔耕不辍,持续十几年创作,即使在妻子重病期间,都做到边照料边更新,持续14年“不断更”。
唐家三少本名张威,笔名出自“糖加三勺”,是中国内地网络小说作家,三度蝉联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榜首。日更者,即网络写作日日更新、从未间断者。作为一位坚定的日更者,他以只争朝夕、不舍昼夜的精神,笔耕不辍,所出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三少一直不停地写,就如一台“永动机”,当然首先是高产,据说连续14年没有断更,每天更新8000字到一万字。有粉丝形容他,三少不是最有才华的,也不一定是写的最好的,但确实是最勤奋的,是“劳模型”作家。平均下来,他28天就出一本书,身高1.9米的他,可谓“著作等身”(实则卷帙浩繁),而他自己对此的解释是:“我要让我的读者每天都看到我。”
看了本期的《朗读者》,使我对三少的写作日更产生了好奇,到书店买了他的处女作《光之子》——一本以他与妻子的姓名为原型创作男女主角的书,里面有着他成长发展的影子。也基于对她与妻子具有一定传奇色彩情感生活的好奇,我又买了他的自传体小说《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并在网上收看了同名电视剧。三少的经验告诉我,写作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难的是充满激情与动力,并持之以恒,保持高度。狄克森等主编的《短篇小说写作指南》也提到,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可以产生出许许多多很好的写作主题,只是我们没去注意罢了,假如浮现在生活中的所有潜在的小说素材都用上,那只要一个星期的生活,按每周工作五天算,就足以把我们绑在打字机前两年。当然,三少是职业作家,一般人不可能像他一样成为写作高产者,何况大多还是上班族,但随时随地动动脑、动动笔还是不太难吧。其实,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如《安妮日记》、《傅雷家书》等等。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值得记忆和记录的事情。没有记录下来,也就随时间而逝,若记录下来了,并在量与质达到一定高度后,难道不是一件美妙的事吗?很多的经历——不单单是个人亲身经历的事情,还包括所有产生思想和灵感的渠道,比如各种道听途说、新闻报道、报刊文章、谚语格言、碰巧读到的一些历史片断等等——每一条都可以成为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只要我们有意识地留心寻找,并付之笔端的话。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有输入才有输出,日有所写,也定然能看成是日有所学,因此唐家三少的事迹,也能印证《二程集》的这句话。这,也是我从三少身上得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