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有说不出、道不完的幸福。外面阳光正好,春意盎然,加之周边萦绕着的音乐,这是多么地沁人心脾。在这样的氛围中度过一个上午的你们,何谈不幸福哉。
易老师您曾这么对我们说。
我喜欢音乐。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琴音乐、钢琴曲、山歌小调我都或多或少有所接触。运动时听音乐,它使我坚持跑完最后一圈,坚持做完最后一个俯卧撑;散步时听音乐,它平缓了我的心跳,带给我别样的清净与安详。睡觉前听音乐,发呆时听音乐,独自一人时唱唱歌,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亦哼着小调。在别人面前我总是自嘲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但我还是依旧喜欢唱歌。
我不敢说我能读懂音乐。小时候,音乐对我来说就是父亲每天傍晚依靠在夕阳下时嘴边唱着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茉莉花”,还有些不知名的歌曲,以至于长大后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歌曲时我会觉得那些老歌还真不错。年长一些的我开始听流行音乐、通俗歌曲,无论是内陆、香港还是欧美的,我都尝试着去听。周杰伦、许嵩、林俊杰、王力宏等伴了我许多个春秋,可我从来没有主动接触过交响乐曲等大型的、没有歌词的音乐。不得不说我读不懂它们。听音乐不像看一篇现代文阅读。上课时语文老师不止一次的教导我们怎么去理解现代文中句子、段落中的意思,各个词的感情色彩各个符号蕴含意义的深浅,以至于读懂一篇文章并不难。可音乐不一样,一来没有专门的人指导我,二来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像一些交响乐,亦或是轻音乐钢琴曲等,我只能听出它的旋律快慢,音调深沉或者轻快,整体欢乐还是悲伤,什么时候高潮,什么时候是结尾。若是叫我分析为什么这段旋律如此的轻快,体现出创作者当时何种情绪这类问题,我是讲不出个所以然的。
不过,易老师您说过一句话,“听不懂音乐又有何妨,不是音乐评论家照样可以听音乐”,我很是赞同。
我觉得这首曲子很好听,至于为什么嘛,暂且不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