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气温不断上升,短袖、裙子、夏装都上身了,衣服的色彩更见其多。
可一阵冷空气过来,气温断崖式下降。虽然随时看手机上天气预报,也知道要变天,但在当时温暖环境的麻醉中,还是感受不到冷的具体指量,仍是穿原来的衣服到了学校。
星期日晚上到学校,星期五下午回去,开启一周的学习、生活模式,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暂时浓缩成一个点。数学教学中讲过点线面体,点是一个几何概念,没有大小,零维度。但在学校中这个点也是有无限大的,有学生的活动,有老师的交往,有在知识海洋中的尽情遨游,也有成长过程中的激流险滩与春风暖阳。大概学校这个点也象宇宙产生的大爆炸奇点,可以喷出一个社会,几多传奇!
气温的骤降让我有点吃不消,裹紧衣衫,在屋里翻了看,并没有发现可能留失在屋里的厚点的衣服。好在这件外套可以扣上拉链,家里的一件就扣不上,现在穿衣也不需要扣上,大概设计即如此。买衣服时商家导购极力推荐,还鄙夷于要扣扣的行为,现在穿外套谁还扣扣,这个只是摆设。我也算跟着人家的思路时尚了一回。
走到外面,明显看到各色厚衣服增多了,但也有许多和我一样没换衣服的同事,见了面先增加一下共识,今天冷啊!……冷啊,气温降十度来!……十度不止……
上课铃声响过,站在楼前,双臂抱在胸前,增强威严,也是对抗吹进衣衫的冷风。一个男生跑过来上楼,手一指让他站下,本来想说“看迟到没”,到嘴边换成了“你冷不冷”,因为他就穿一件短袖。“不冷”,他因迟到大概在想着要挨批评,本能地这样说,看到他胖乎乎的样子,可能会稍微比别人耐冻些,但也肯定不暖和,我比他穿的厚多了还感到冷。放下抱在胸前的胳膊,好像也不觉得冷了,赶紧让他去教室。课间在外面转,还真看到不少学生穿的很薄,过夏天都可以。走读学生到家就可以换衣服,住校学生在这里留有衣服的可以换,没留衣服的也有家长送过来的,遇到家长粗心就得几个季节混着过了,好在是星期五,孩子们马上就可以回家了。
看微信圈里一个朋友这样调侃:“各种花都赏过了,前天短袖也穿过了,昨天厚外套又套上了,今天起来看看天,冷的想让我把羽绒服再穿上,人家都说来河南过一年四季来,好了,这不用等一年了,来三天我就叫他带齐一年四季的衣服,叫你们过过这过山车式的天气,爽的很!”还真是形象。
晚上回家陪妻子去超市买菜,结账时,收银大爷愤怒出声:街上都有人穿羽绒服了,冬天衣服都收起来了,让我再拿出来?好像这气温是我们弄出来的。只有对他表示理解,深以为然,拿不拿出羽绒服这题太难解!
也有人发奇想,这冷气先别发,挪到夏天再多放点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