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霸”不自豪

学习家学的一年来,很多同学都把我称为学霸,感觉甚是汗颜,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学霸,自己还能当学霸。静下心来,回想求学生涯,还真能算得上“学霸”一枚,只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感觉不到,没有自豪感。潜意识的“学霸”让我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失去了方向,带来了风险,我却浑然不知。

          一  我是“学霸”

小学毕业时,我是三四十人的班里唯一考上乡镇重点中学的人。乡镇中学只录取两个班,大约一百人。

初一下学期,全校学生的一次活动时,一位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学习方法:每晚睡觉前把当天学过的课程在大脑里回想一遍,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如果没想起来的第二天复习。从此,这种每天晚上要回想复习的方法伴随我五六年,直到高考结束。

初中时,班上汇聚了各个村里的尖子生,老师的子女和亲戚也在我们班。我的成绩基本在班里十名左右,要想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属于分数线上下徘徊的人。

中考时,乡镇中学的学生到县城参加考试。我们住在一个招待所里,考试的前一天晚上约11点多,服务员用钥匙开门到我们的房间查房,看到了一个没有穿内裤趴着睡觉的同学。在那个年代,算是有伤风化,服务员叫来了领导,扬言要找我们的老师,在同学们的好说歹说下,招待所才放过了那个同学。那一夜几乎未眠,考试时昏沉沉的,中考以几分之差没有考取县重点中学。

高中分文理科之后,我的成绩一般都在前三名。我几乎是每天起床最早的人,即使是寒冬,也会拿着书在昏黄的路灯下学习。高考时,又是在县城考试,所有的学生在一个招待所打通铺睡觉,头顶上十几台电扇呼呼的吹着,这种声音难以让人入睡,高考就是在这种昏沉中结束了。

上学生涯不能称为学霸的就是大学了,经过几年的高中生涯,大学时看到教科书就觉得烦躁,不求学的多好,只求能毕业就行。那时看了很多的中外名著,也算是不虚度大学光阴。

上班两三年后,深感文凭的重要,加入了成人高考的学习。考试科目是政治经济学、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那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半脱产的函授本科学校。这些科目大学时没有怎么好好学习的,就靠自己看书复习。

            二  我不自信

应该说有这种学霸经历,我应该是感到自豪的,但我没有,不仅如此,我还经常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

在求学经历中,我没有感觉到来自肯定的力量。

小学四年级以前,我都是在复式班级学习的,即一二年级在一个教室,三四年级在一个教室,老师都是穿插着上课。我在一年级和三年级时,基本上就把二年级和四年级的课程提前学习了,老师不知道,相反经常说我的字写的太差了。一次让我一人留在教室把所有的作业补完后才摸黑回了家。

初中时,一次期末考试班上排名,我的语文成绩是0分,致使我的排名靠后,老师说找不到语文试卷也没有办法。我知道,即使语文成绩算及格,我就可以在班上的排名提升二三十名,那时的我何等无力和沮丧!

高中时,一次班级要搞演讲比赛,几个同学鼓励我参加,我鼓起勇气用英语演讲,本想博得一鸣惊人的效果,没想到分数是最低的,那一刻我羞愧得无地自容。

身体方面和家庭生活中没有值得让我自信的地方。

我从小就营养不良,上学时几乎是班里最矮的,经常就坐在教室的第一二排。看到高个子的人就会仰视,会感叹自己怎么这么矮。

我从小胆小,没有安全感,老师喊我起来回答问题时,我的声音很小,以致于初中一位老师说我回答问题的声音像蚊子,说再也不喊我回答问题了。那一次,老师足足有好几个月没喊过我回答问题,后来老师一次不小心又喊了我,我卯足了劲大声回答,才让老师继续叫我了。

上学时我最怕上体育课,初中时考试引体向上,十个算过关,而我勉强能做两三个。大学时,体育选的是足球专业,考试项目是要把足球一脚踢到25米算及格,而我最多能踢到20米。

我家经济条件很差,上学时学费能基本保证,但在学校的生活不敢奢望。高中时早饭是玉米糊,两节课后肚子饿的咕咕叫,有钱的同学能去买烤饼吃,我只能是偶尔打打牙祭。上大学时,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需要几个哥嫂们支持。

种种成长经历,都在我心底留下一层灰蒙蒙的记忆,所以无论我考试排名多么靠前,我都无法骄傲地昂起头,我已经习惯了低下头,安静地过自己的生活。

          三  “学霸”风险

成家立业后,尤其是有了孩子后,我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妻子和孩子,潜意识的用“学霸”的要求来教育孩子。如果不是学习幸福双翼,我也许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潜意识深处的“学霸”标准,具有多大的隐形而持久的破坏力。

孩子小时候,我教他认字,让他报各种培训班:象棋、书法、美术、街舞等。当然文化课也没有落下,如作文、奥数和英语班。小学时的周末一般就半天休息时间,而这些培训班几乎没有一个能长期坚持下来。

小学时,我给他讲数学题,如果一两遍没有听明白后,我就会指责他,甚至用手敲打他的头,生气时下手是很重的。后来孩子经常是看到我生气后,就用双手护着自己的头,完全没有放松身心的学习,时时处于戒备状态。

初中后,孩子青春期来临,不能适应学业负担的加重,不能适应快节奏的学习,而我还以过去的方式来压制孩子。孩子无比烦躁,后来所有的课外培训班都不去了。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才被迫走上了父母学习之路。经过一年的家学,让我对这些情况有了觉察和反思,我开始改变自己之前的模式,开始更多地看到孩子已经做到的地方,学会肯定和欣赏孩子,学会跟孩子表达感情而非只讲道理。

随着我的改变,我跟孩子的亲情有了越来越好的连接,孩子烦躁叛逆的状态,也渐渐变得越来越少。

此时想起来,还能让我惊出一身冷汗,如果不学习会是什么样的后果,真是想都不敢想。

这次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课程,让我意识到,原来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中,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事情,都可能会造成我们的自卑和不自信。

曾经的我,一直用爱的名义希望把“学霸”潜质传递给孩子,以自己的高标准来要求孩子,没有接纳孩子的节奏。

我需要对自己多肯定,需要跟孩子建立更好的连接,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需要做好自己的教育定力。在孩子的教育道路上,我要放下自己的标准,用0到100法来接纳他,看到他的好,多肯定,多培养自信。也许这个过程还比较漫长,但我坚信已经有了正确的方向,继续砥砺前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子日记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开始写亲子日记,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儿贝贝阅读 7,737评论 2 22
  • 阿琴姑娘阅读 941评论 6 45
  • 你是赤脚的和尚 在寻找一个关于鞋子的梦想 只是,那鞋子 一只流浪在荒野里 一只躲藏在后腰上
    东方愚阅读 49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