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一动不动"?中国爸爸们为何在家庭中集体"缺位

不知从何时起,"父爱如山"变成了"父爱如山一动不动"。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正在瓦解。可是为什么男性在家庭里的角色分担还是这么低呢。

大部分落后地区观念滞后:

很多男性成长于传统家庭,缺乏现代家庭责任意识的教育。很多婆婆都把带娃这个重担给承担了,他承担的部分就是你丈夫的那一部分。

现代社会,我们既要求女性经济独立,而又希望他能做一个比较称职的这种妈妈社会对他的要求高。但是对于男性来说呢,更多的是在事业上的一个成功

经济和职场压力:

人到中年是那种上有老下有小的,并且房贷育娃各项经济压力,女性在生孩子之后,她需要时间来恢复。而男性的陪产假很多只有15天,那么陪伴孩子的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妈妈。

经济上男性对家庭的贡献会比较高一点,我们也说孩子最好是自己来陪伴,那么在一个家庭之中肯定是会有一个人要更多的去承担这个育儿责任。

代际育儿模式的副作用

现代育儿要求在不断的强化,我们大多数呢,家庭里都是婆婆帮忙带娃,那在这种母系育儿过重的家庭结构下,大部分的家庭他都会重视,妈妈必须带娃男性可以少带。

情感支持的缺失循环

男性普遍缺乏情感表达训练,难以建立深度家庭连接。特别是很多女性,他们对生完小孩之后,他们是一度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

老公做什么样的事情都很难得到他的一个要求,那慢慢地男性也会对带娃这个事情懈怠掉,不愿意或者说得不到认可,得不到这种正向反馈会有一个反感的心理。

社会支持的不足

中国的社会普遍觉得带娃是母亲的责任,而男性在工作中为这种家庭琐碎是操劳的话,会受到一个歧视。

一个家庭如果对现在的一个现有模式,是不排斥的话呢,那么可以继续保持,如果你对这种男主外女主类要去反抗的话呢。

重新建立分工制度:

重新分工你的家庭结构模式,建立夫妻共同认可的新时代家庭分工标准

提升情感能力

夫妻之间一定要学会有效地沟通,要学会欣赏对方,毕竟对方也是刚刚带娃,他都需要一个时间去成长,我们要允许他出错,要允许他的不完美,要给予时间。

政策倡导:推动延长男性陪产假、反职场歧视等制度变革

社会支持:发展父亲互助社群,提供育儿技能培训。提高父亲在家庭里的责任体系。

个体觉醒:帮助男性认识到家庭参与对自身成长的积极意义。

关注我可以领取育儿资料,或者写作指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