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想了想“无中生有、有终归无”的道理,我觉得自己基本上是个无畏的人。因此,在大事上,反而相对冷静镇定。来则安之,去则洒脱,伤则伤之,乐则乐之。风过疏林,覆水何收。
而我又是一个纠结的人,小事尤其纠结。怕前怕后,忧左忧右,不知是完美主义作怂,还是缺乏足够安全感和信心,总是在具体的事情上,自觉还没有准备充分,而畏缩、犹豫、被动。
这就像一个重症肌无力患者,思绪已飘远、飘上云霄,而肉身却沉重得挪动半步都气喘吁吁、顾左右而言他。
l didn't know my own strength. 几年前,是完全不知道,是完全不信任,自怨自艾。现在,是想信任,却不精确地知道到底有多大的力气与准确度,而迟疑和徘徊。
接下去,就是肌无力患者要开始主动锻炼了,锻炼身体每一寸肌肉,有计划地练习,意料之外地练习,反复练习,正面练了,反面练,直至虚无缥缈的玄思,转化为机体最果敢最本能的反应。借用当下最流行的话题,就是“脱虚向实”。
回到今天心理学圈子的话题,如果有了50亿,怎么办?(50亿是个什么概念?盛传滴滴从软银刚拿了50亿美元,中国a股2016年总市值50万亿人民币。如此,数字越大,仿佛也就越只是个数字)
不管这么多。50亿,有,或者,没有,都只是一个哑铃的正反面。有,也是负担,没有,也是负担;有,也无所谓,没有,也无所谓。举重若轻,举轻若重,都是只是正反面练习某一块的肌肉。拿不起这哑铃,无论是左边的一端,还是右边这一端,都会是拿不起来;拿的起哑铃的左边一端,却拿不起右边另一端,那也自然是个黄粱一梦狗屎运的伪命题。
好了,这又是一篇打鸡血、吃蛋白粉的自我鼓励文。
还是要脱虚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