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患若一 所忧同也

 3月1号,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宣布向日本捐赠防护服和10万只口罩。

    同一天,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华春莹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用日文表示:

    “救患若一,所忧同也”。


    这8个字,表达了中国与世界同舟共济的立场与决心。

    典出何处?邓析作品,春秋末年最出名的“律师”。

  “同舟渡海,中流遇风,救患若一,所忧同也。” (《邓析子·无厚》)

  《荀子·非十二子》谈到:邓析“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他反对将先王作为自己效法的榜样,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反对礼治的思想家。

    他还说过:临危不惧、救焚投薪、驷马不追、众口铄金、三人成虎,等等名言,后来都成了成语。

    他说,水浊,则无掉尾之鱼;政苛,则无逸乐之士。

    传说,他聚众讲学,招收门徒,传授法律知识与诉讼方法,还以类似讼师身份帮助民众打官司(被戏称为春秋末期的律师)。

     他擅长辩论,有人称他“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但广大民众对于他的成功却十分敬佩。

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闲习,不可以当敌。

声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马不及。

法莫大于私不行,功莫大于使民不争。

恶言不出口,恶声不入耳。

同罪异罚,非刑也。

       在他的倡导下,郑国出现了一股新的思潮,“郑国大乱,民口欢哗。” 于是“杀邓析,而用其竹刑。” 杀其人而用其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