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四要素,让你成为沟通高手。
沟通是一门艺术,很多人不会沟通,经常说着说着就吵起来。
沟通这门艺术学好了,可以帮助我们成就很多事情,处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学习如何非暴力沟通。
相比于身体暴力,语言暴力会比较隐蔽,很难让人察觉,但它往往比身体暴力的伤害更大,更令人痛苦。这种语言暴力,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引起的,都算是“暴力沟通”。
而非暴力沟通,就是为了改变这种暴力沟通而提出来的一种沟通方式。
它关注的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
首先,要留意到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且要能以中立、客观的态度去描述它;
然后,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了解是哪些需要导致了这些感受;
最后,要根据这些需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
第一点:观察,说出事实而非评论。
(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
比如你的老公连续五天晚归,而且满身的酒气,我们平常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很气愤地说:
"你还知道回来啊?你怎么不睡大马路上!“
这个时候我们只是在宣泄情绪。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受伤的时候,都是因为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这个时候你要做的事情是去寻找这个需求,而不是发泄情绪。
情绪是一把双刃剑,发泄的时候确实很爽,但是它也会伤害到你,生活也会一团糟。
我们应该去观察,要懂得区分观察和评论,即区分 事实和观点。
非暴力沟通不仅要求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能清楚地表达出观察结果,而且更重要的,它强调要区分观察和评论。
比如,“他每天起床这么晚,太懒了” 和 “他每天早上10点起床”;
再比如,“他球打的很差” 和 “在之前的3场篮球比赛中,他都没得分”。
这两组情况的前一句是评论,后一句是观察。
日常交流中“评论”出现的比例会更高一些,虽然这样的表达能简单且快速的突出事物的特质,但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达方式。
要尽量少用评论的口吻,而多进行客观事物的观察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多加留意。
1、注意形容词的使用,尤其是带有褒贬色彩的词汇。
2、注意副词的实用。
3、把推测、预测当做事实,比如,“我觉得他怎样”是一种推测, 而“他自己说他怎样”是一种事实。
当然了,非暴力沟通并不是反对评论,它只是认为,所有的评论都要基于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
印度有这么一句名言: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事实是最不容易引起对方反弹的,所以我们首先要陈述事实。
第二点:感受,表达感受而不是想法。
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
我们总是喜欢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所以沟通起来才会觉得很困难。
我们应该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想法。
比如老公晚归,你可以表达你”难过“”悲伤“,而不是去指责他把家当旅馆,对方明白你的感受之后,沟通才能够顺利进行,而不是争吵。
非暴力沟通鼓励人们积极说出自己的感受。
但是事实上,人们在表达上会混淆感受和想法,
由于不清楚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表达出来的经常是想法。
想法通常是对人或事物的观点、判断、评价和态度,感受则一般是对心情、情绪的描述。
比如,“你愿意帮我,我很感动”是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我觉得你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是想法;
再比如,“大家都不理我,我很孤单”是感受,而“我觉得大家都不理我”是想法。
我们要体会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并将它与想法区分开来。
非暴力沟通鼓励大家有意识地使用丰富的词汇,尽量精确地描述自己的感受,越清楚地表达感受,我们就越有可能与别人进行顺畅的沟通。而泛泛的表达想法,却很难让人明白自己的实际情况。
表达想法的词:
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被打扰、被拒绝、不受重视、被束缚、被欺负、无人理解、得不到支持、无人赏识、被利用、被贬低
表达需要被满足时的感受词汇:
兴奋,喜悦,欣喜,甜蜜,精力充沛,兴高采烈,感激,感动,乐观,自信,振作,振奋,开心,高兴,快乐,愉快,幸福,陶醉,满足,欣慰,心旷神怡,喜出望外,平静,自在,舒适,放松,踏实,安全,温暖,放心,无忧无虑……
2、表达需要没有满足时的感受词汇:
害怕,担心,焦虑,忧虑,着急,紧张,心神不宁,心烦意乱,忧伤,沮丧,灰心,气馁,泄气,
绝望,伤感,凄凉,悲伤,恼怒,愤怒,烦恼,苦恼,生气,厌烦,不满,不快,不耐烦,不高兴,震惊,失望,困惑,茫然,寂寞,孤独,郁闷,难过,悲观,沉重,麻木,精疲力尽,萎靡不振,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尴尬,惭愧,妒忌,遗憾,不舒服……
第三点:需求,说出引发感受的需求。
(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人之所以会感到难过痛苦,是因为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为什么没有得到满足?
因为你没有表达出来,我们必须要说出来,对方才能够明白。
我们为什么很难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我们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卢森堡博士说每个人的成长有三个阶段:
A、第一阶段是”情感的奴隶“:
感觉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被迫的,觉得自己为别人牺牲了很多。
第二阶段是”面目可憎“:
总是推卸责任,让别人很讨厌;
第三阶段是”生活的主人“:
我们只有成为了生活的主人,才会掌控自己的情绪。
正确掌控情绪,才会说出自己的需求。
对某一事物负面的感受,源于我们某种需要的缺失,因此,知道了自己的感受之后,就要去发现自己的 确切需要。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我(感受到)……因为我(的某个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句式来提出自己的感受,并表达当前的需要。比如:
A. “我每天都忙着工作,我觉得不开心,
因为我希望和你待在一起的时间能够更长一些。”
B. “你一回家就乱扔衣服,我很烦躁,因为我想保持房间的整洁。”
通过直接说出 清楚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让别人猜,这样对方 才更有可能 做出 积极的回应。
第四点:请求,说出具体要求。
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1、提出具体的请求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
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2、明确谈话的目的
我们期待的是如实的反馈——我们想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
当然,有时我们希望他人采取某种行动。
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3、请求反馈
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
如果无法确认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
我们总是说“不要什么”,却很少说“要什么”。
比如老公经常加班,你要求他不要总是加班,后来他不去加班跑去打球了,你还是照样生气。
你应该告诉他不要总是加班,要早点回来陪家人,他就会回来而不是跑去打球。
在沟通的时候,我们要把自己的要求说出来,越具体越好。
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也许对方没有学会非暴力沟通,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怡情式的倾听,说出对方的感受。
我们还需要适当地表达感激。
暴力沟通地来源是:
道德批判,一味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在沟通中,我们最好是避免这几点。
运用上文所说的四要素,才能够真正做到非暴力沟通。
学会非暴力沟通,帮助你成为沟通高手。
关于提出请求,非暴力沟通指出,最重要的就是具体。
必须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对方做什么。
含糊不清的说法会让对方难以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比如孩子对父母说:“你们应该尊重我。”
父母可能给一头雾水,感到很困惑:
“你想要什么我们都尽可能满足你,怎么就成了不尊重你?”
但其实孩子的要求就是希望父母在进他的房间之前先敲门,
如果孩子能提出具体的请求,直接跟父母说:
“我想要自己的隐私,你们进我房间之前请先敲敲门,好吗?”
这样表达的话,效果或许会更好。
在具体提出自己的请求之前,还有一个前提,要明确谈话的目的。
如果我们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很有可能会使用抽象的语言,
虽然是在跟别人说话,但更像是自说自话,如此的谈话通常都是无效的,
对方无法理解你,也自然无法回应你的请求。
在表达请求时,要避免使用命令的口吻,不要让对方觉得是在强迫他做某件事。比如母亲对孩子说:“我今天有点累,能不能帮妈妈把碗洗了?”这是请求。
如果孩子表示了不愿意,母亲却说:“妈妈工作这么辛苦,这点儿小事你都不愿帮妈妈一下吗?”这就是命令了。
有时候虽然我们本意只是想表达“请求”,但由于用词不当,反而给对方一种“命令”的错觉,这种情况也是需要多加注意并避免的。
例如,我们需要从别人身边经过的时候,可以说“麻烦你让一让,谢谢”,而不是说生硬地说“让开”。
非暴力沟通除了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四个要素外,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倾听。
我们要放下自己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去体会他人,去关注对方语言中所表达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在倾听对方的表达后,我们要积极的反馈,
可以通过使用疑问句的方式进行,问题也是从四要素出发:
比如:
一、观察:“你说的是……事吗?”
二和三、感受和需要:“你很难过/高兴/寂寞……吗?
是不是因为你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四、请求:“你想让我帮你做……吗?”
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仅仅关注自己和别人的行为,而是通过 观察与倾听,用心了解彼此的感受、需要以及请求,在真诚、愉悦的气氛中与他人进行平等、和谐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