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由北向南穿过秦岭山脉,天空突然就变得清澈起来。
也可能是刚下过一场小雨,天空被洗刷成湛蓝的颜色,搭配着起伏的绿色山脉,像一副彩笔画。
我们的车子在途中的一处服务区停下,那些在城市高楼中产生的压迫感瞬间消失,身体突然变得轻盈起来,天高云淡,群山环抱,越是感觉渺小,内心虚无缥缈的感就变得越是浓烈。
由于工作的原因,欣赏风景也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尤其是繁杂的工作让人心烦意乱的时候,这种奢侈就越发显得弥足珍贵起来。
02
我们的车子在山群里绕来绕去,终于抵达了一个叫镇安的地方。它修建在群山中间,即使是身处县城里面,也能明显感受到城市楼群与山群的彼此渗透,这种感觉很奇怪,你明明在城市里,却又觉得是在自然间。
由于这样的地理位置,县城的路面大多局促且不规整,即使本地人也很难在瞬间辨清城市的方向。晚饭过后,人们便从家里出来,涌到路上,然后又涌向广场。就像雨滴汇成河流,而河流又汇成大海一样。
我们的住所位于文卫路与前街的交汇处,在它的对角上便有一处广场。但因为该县特殊的地理位置,我面前的这片广场并不宽阔,但也挤满了各色的人们,广场舞似乎也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气势,被迫蜷缩在广场的一角,音响的声音也变得微弱起来。
03
山群的包围让人很有安全感,我想这种安全感很可能来自“基因”。作为一种在母体子宫内孕育并生长出来的生物,那种被羊水浸泡和被子宫包裹的安全感虽然不能被我们的意识发现,却并不妨碍在我们出生后对它孜孜不倦地追求。比如地铁和公交车上被人手脚缠绕的立柱,比如汽车或火车上靠窗的位置,比如床上那一坨柔软的棉被,比如伤心和无助时一个大大的拥抱……
有了这些东西,即使像婴儿在子宫中一样处于黑暗的环境里,也不会感觉到孤独和恐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焦虑的可能性。所以这里才会值得人们留下来,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眷恋之情。
我将此番感受说与一位老先生,先生有些不屑地看着我“年轻”的脸庞,告诉我说,其实我所感受到的,是这个县城里人们安于现状,乐于享受的生活状态。
这句话有些耳熟,使劲想想,似乎我也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的。不过面对生活节奏并不匆忙,压力也并不巨大的县城,这些可能是它本应该具有的特性,如果它连这些让人安慰的感觉都缺失了,尤其是在大城市奔波的人们来到这里看到的依旧是一副紧张和忙碌的操蛋生活,那么这里又有什么值得让人喜欢的地方呢?那些想念家乡的人,又在想念什么呢?
04
第二天晚上,我们在发车前5分钟赶到车站,匆匆踏上了赶往旬阳的旅程。
我曾一早就听说过旬阳县是依水流修建而成的八卦状图形,但因为白天比较忙,错过了欣赏它的最好时候,等到夜里我们登上山丘一览旬阳全景时,黑沉沉的河水与周围的建筑融为一体,只有顺着河道明亮的河灯可以大致看见整个城市的轮廓,然而也是看不清晰有八卦的形状的。
山上的清风微凉,一扫连续几日的工作疲惫,带着一丝对于期望的失望,才让人觉得生活既喜又悲的真实感。
我们胡乱地拍了几张夜景,大概是没有使用专业相机的缘故,并不像网络上的照片那样美不胜收,甚至还有一点索然无味。
原来拍照也并不是一件谁都可以说“会”的事情。我们应当感谢那些专业的摄影者和越来越先进的摄影设备,他们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欣赏到世界各处的美景。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正是因为这些景色是美丽的,所以也是不平衡的。所谓的平衡,就是指可以与美对比的非美。只有站在真正的风景前面,人才能实际体会到这样的景色折射在各自的眼中到底是什么样子,而它折射在心里面的情结也包含了一部分赞叹,还有一小部分的失望。二者相结合,人的内心才有了异于他人的别样的滋味,这是在图片面前所感受不到的东西。
05
我们住所前面便是旬阳河,顺河的河堤上新修建了一条行人道,每天早晚也总有很多人在上面或跑步或闲聊。
这似乎是每个节奏舒缓的县城人们的日常必修课。当我们也和这里的人们一起行走在这条红色塑胶铺成的道路上时,我突然就困惑起来。
人总是要对生活赋予各种意义,比如幸福、悲伤、成功或者失败,但这些东西都是没有办法去绝对衡量的,当我们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感觉呢?安静或者是舒缓。但这种感觉的变化却不是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它不过是一种选择。
所以,让我困惑的是,究竟是选择产生了生活还是生活最终形成了选择呢?二者的相互作用就像是一杯茶,我们喝到嘴里去的,究竟是水的滋味还是茶叶的滋味呢?
答案似乎像这条看不见头的道路。
又一个第二天晚上,我们趁着夜色再次向下个目的地进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