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爱上一个人,你是真的爱他,还是觉得应该去爱他?
看到亲人离世,你是真的感到难过,抑或是习惯性地表达哀悼,只为了迎合别人的目光?
在工作上,你是真的希望成为某种人,还是仅仅因为这种人受人尊敬且收入丰厚?
……
以上的这些疑惑,我们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我们内心的冲突》成书于1945年,是卡伦•霍妮的后期代表作,也是其最为成熟的一部作品,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书中所提到的理论,具有极大的先锋性,不仅推动了整个心理学的发展,而且还达到了心理学著作中鲜有的哲学高度。
也正因如此,即便是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内心的冲突》仍然极具参考价值,国内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作家张德芬和苏芩,都曾公开表示深受此书影响。
作者卡伦•霍妮,是一位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国际著名精神分析领军人物。同时,她还被心理学界公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之一,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卡伦•霍尼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旗帜,但她并没有一味地接纳弗洛伊德的观点,而是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作出了极大的修正。她站在时代的角度,详细论证了社会文化给个体所带来的焦虑,才是神经症的产生根源。
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作者重点阐述了“冲突”的概念。所谓的冲突,具体指的是两种或多种,不同方向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动机、目标、欲望,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意识中。
卡伦•霍妮认为,人际关系的混乱和缺失,是造成内心冲突的原因。“在社会中求生存,人们难免会拥有多重身份,它们对人的欲望有不同程度的压抑,只有遵守这个规则才能和其他的人建立起关系。”
她还说,冲突会引起人内心的焦虑,困惑甚至绝望,并可能引发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形成不一样的人格,并最终导致不一样的后果。
总而言之,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里,围绕着冲突这一概念,作者主要分享了以下三大内容:
第一:应对冲突所形成的3种基本人格;
第二:几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第三:冲突得不到解决所产生的4种后果。
首先,我们来看看3种基本人格:
一、3种基本人格
一般来说,小孩子在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时,会采取以下三种态度:亲近他人,对抗他人或者疏远他人——这里的他人,当然也包括父母。
因为自身的弱小,孩子天生就会亲近他人,以寻求安全感。哪怕是父母发生争吵,他也会试着去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但如果孩子经常从环境中感觉到敌意,比如说坏同学,会家暴的亲人,他们一定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并试图让自己变得更强,以减少内心的恐惧。
此外,如果一个孩子觉得自己很特别,没人理解自己,也没有人爱时,他们就会开始疏远他人。这时候的他,既不想归附,也不想反抗,只希望一个人呆着,呆在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中,一个只有书籍、梦想,而没有战争和危机的避难所,比如说著名的作家三毛,就是因为小时候,在学校被数学老师嘲笑,在家里她作为老二没有获得足够的爱,结果变得内向和敏感。
以上的三种应对方式,会慢慢形成为孩子的性格,并在长大后,成为我们的人格表现:顺从型,对抗型和疏离型人格。
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看看第一种:顺从型人格
所谓的顺从,指的是主观上倾向于听别人的话,像羊一样温顺而随和,容易跟人抱团,求同存异,习惯在别人身上找共同点,至于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他们才不在乎呢。
所以,一旦在感受到别人的不满,或是碰到了争论时,他们往往会选择顺从和逃避。
此外,他们对安全感有着永远无法满足的需求,别人的喜欢、需要,爱和帮助,都是他们所需要的。他们也十分在意外界的看法,而往往无视、或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内心的渴望。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旦他们内心的需求被过度地压抑,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隐患,比如说有这么一个顺从型的人,他在公司常年是个老好人,习惯压抑自己的想法,可某一天开会时,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会议桌下有一把机关枪就好了。他可以马上掏出并射杀所有人。
一般来说,顺从型的人都是爱情主义者,生活一定需要爱情,否则就会显得单调、无聊和寂寞,爱情往往成了他们追求的生活目标——尤其表现在女性身上,对她们来说,如果没有爱情,其他风景,工作,娱乐、兴趣爱好都是无聊的东西。
部分严重的顺从者,甚至会觉得爱情就是一切,一旦缺少爱情,就感觉被全世界抛弃,比如说有一个典型的顺从主义者,30岁时离婚了,还抛下了3岁多的女儿。原因是因为她感觉不到老公的爱,老公对她其实挺好的,但碍于生计,一直就在外地上班,再加上人比较木讷,没有情趣,这让她感觉不到爱意,所以非常痛苦,甚至觉得婚姻是坟墓。
所以,顺从型的人,比较适合那种“能够控制他,也能帮助他判断对和错,还能让他生活中的所有希望和爱都得到满足”的伴侣。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二种:对抗型人格
所谓的对抗型,就是潜意识里会抗拒他人。
如果说顺从型的人相信人性本善,只要抱有一颗真心,世界处处是友善。那对抗型的人,则相信人性本恶,坚守丛林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鄙视恐惧和软弱。所以,“狼”是最能够代表他们的动物。
当然,这种性格的人,并不是说表面会很暴力,很凶残,而是指他们内心是对抗的。哪怕有时候看起来彬彬有礼,真诚温暖,骨子里藏着攻击性。
总的来说,对抗型的人容易会给人一种严肃的,态度强硬的感觉。当然。他们也会体贴别人,但更多的是对自己非常亲近的人才会。
跟顺从者不一样的是,他们有什么想法,都更愿意直接去表达,也不怕得罪人。他们坚信弱肉强势的生存法则,本身就是一个斗士,而且觉得仁慈和包容代表着弱者。
同时,他们还是现实主义者,渴望高效地获得一切资源。比如说有这么一个女士,她男朋友就是一个典型的对抗者,在华为做销售,年薪几十万,但他找老婆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事业上能更好地成就自己的。
前不久,为了上班方便,这个女士买了一个大众车。可男友特别不满意,甚至当面指责她,说你干嘛买这个!干嘛不等跟我结婚之后,我们一起买个奥迪!我也更有面子啊!
在爱情上,对抗型的人更在乎的两个人适合真正合适,恋爱的资本会不会匹配,而不是看会不会走心。飞蛾扑火的爱情一般不会发生在他们这种人身上,一旦失恋,他们也能够很快就走出阴影。因为如果不走出,会影响到现实的利益了。
对他们来说,他们并不觉得爱情就是一定需要的。甚至会觉得婚姻就是一种工具,重点就是看这个婚姻能给否提高他的魅力,社会声望或者财富等等。在关心别人方面,他们可能想,难道他们自己不会关心自己吗?
其实,很多凤凰男就是属于对抗型人格,比如《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他们往往草根出身,小时候家里贫穷,受尽世间嘲讽,后来经过不择手段的对抗,成功地实现了翻身,所以秉承着优胜劣汰的信仰。
如你所料,对抗型的人尽量不要再找一个同类型的伴侣,否则就是火星撞地球了,婚姻中会冲突不断,很难有幸福可言,他们更适合跟顺从型的朋友谈婚论嫁,相守一生。
3. 孤离型人格:疏远他人
最后,我们来看看疏离型人格。所谓的疏远型,就是喜欢疏远别人,生性孤独,喜欢一个人呆着,宅男或宅女都是属于这种类型。
他们既不反抗,也不屈从,而是选择了逃离、背对这个麻烦不断的世界。他们冷眼旁观一切,决定“不以任何方式与其他人发生关联,无论是爱情、争斗、合作,还是竞争”。
他们跟猫的性格有些类似,不喜欢跟人靠得太近,要有距离感。不管是空间上,还是心理上。至于到底会有多疏远,主要看个人的性格习惯。
严重的疏远型人格,除了会疏远他人之外,还会连自己都疏远了。就是认不清自己。如果让自我疏离的人,去亲近别人,可能会令他的精神四分五裂。
跟顺从者和对抗着不一样的是,他们既不会特别迎合别人,顺从别人的观点,也不会死磕到底,对抗别人的法则。
此外,他们最讨厌的是受到束缚,骨子里向往自由,他把自由当作目的,有这么一句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无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句话,可以当做是“他们”的座右铭了。
在爱情上,疏离型的人是随缘主义者,不会刻意去追求所谓的爱情,对有人爱不是那么看重。也不会为了现实特别去要功利性的爱情。自己一个人过也很好,但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也会乐于去摆脱现状,去要自己的爱情。
对他们来说,爱情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玩意。因为太亲密的关系,会影响自由的渴望。一般的丁克家族,都是这种人格。
看过王家卫成名作《阿飞正传》的朋友,一定对张国荣所饰演的旭仔印象深刻,他可以说是典型的疏离型人格。他把自己形容为无脚鸟,一生在飞,落地的那天就是死的那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不适合你,我不是一个喜欢结婚的人”。
女孩子要是遇到这种浪子型的人,那还是早早绕道吧,除非你觉得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
以上就是三种基本人格的特点,接下来我们看看本书的第二大内容。
二、应对冲突的策略
为了应对内心的冲突,避免自己受更大的伤害,患者还会采取一些防御策略:
比如说理想化形象:
跟真正的理想不一样的是,这是一种永远无法达成的目标,不过是患者用大脑创造出来的而已,为了尝试缓解基本冲突,“理想化形象”就像粘合剂一般,可以把分裂的人格黏合在一起。
然而,理想化形象却是脆弱不堪和极其危险的,它会让患者丧失真实的自我,遗忘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爱好和信念,甚至对人格也是有极大的伤害。要知道,当一个人越是坚信理想化形象的真实性,他真实的自我就被压抑的越深,到最后甚至抹杀真实的人格而突出理想化的自我。
《纽约客》曾经发表过一篇非常有名的漫画,漫画中是一个肥胖的女人站在镜子面前,结果镜子里竟然是一个身材姣好的女郎,这个身材姣好的女人其实就是这个胖女人的理想化形象。
除了理想化之外,外化行为也是一种常见的防御策略。
具体指的是患者彻底抛弃了自我,不仅把过失当作是别人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当成是别人的,把自己的快乐、苦恼、成就等全部归结为外部因素造成的。
比如说,A患者经常抱怨他的情人对他漠不关心,可他自己却是一个酗酒的酒鬼,而且他还经常怀疑情人给他戴绿帽子,但事实上,他的怀疑没有任何根据,他自己经常背着爱人和别的女人偷情,而她对他却像母亲一样好。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外化行为,他有意识地忽视了自己的不忠,却把这种背叛当作是爱人的。
此外,在书里面,卡伦霍尼还提到了一些其他防御策略,比如主观制造盲区、将冲突区隔化、将冲突合理化、超限自控、绝对正确、左右摇摆、玩世不恭等等。
这些策略跟理想化形象和外化作用一样,非但不能很好地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安宁,反而会扩大化冲突,造成越发严重的后果。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当冲突得不到解决之后,可能导致的四种后果。
三、冲突得不到解决产生的四种后果
第一种是畏惧。
神经症患者投入大量精力,运用各种手段建立起来的防御体系,由于并没有真正解决冲突,其实是脆弱的。由此滋生出的新的恐惧:害怕平衡被打破;害怕精神失常;害怕问题暴露于自己或者他人;对任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改变的恐惧。
比如说一个疏离型患者,突然被拽出他的防御堡垒,比如说军训或者公司活动,被迫与他人近距离接触,他就会害怕,会恐惧自己的失常,甚至会产生更大的心理问题。
第二种是人格衰竭。
未解决的冲突会导致患者精力分散,还会造成患者价值观的分裂,包括道德准则、行为、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分裂。
对此,作者提到这样一个女性患者,她一方面希望自己是下得了厨房上得了厅堂的贤妻良母;另一方面,她又打扮得花枝招展,威风八面地出现在各种政治和社交场合。她既想做好老婆好母亲,又想当女强人好老板,还想要有艳遇,注定了会失败。
第三种是绝望。
众所周知,希望是化解痛苦的最佳良药,可是未解决的冲突,让神经症患者陷入一定程度的绝望,神经症患者丧失了生活的原动力,失去了自信和作为健全人理应有的信念,他们放弃了希望,任由自己的人格继续分裂下去。
比如说,有这么一个女性患者,她在恋爱中屡屡受挫,心灰意冷之余,她寄希望于婚姻,认为只要找到一个好男人,就会过得非常好,什么问题都会没有,冲突也会得到解决,有更好的生活。可当她发现,婚姻并没有给到她想要的,然后就可能深陷绝望之中。
最后,也可能导致施虐倾向。
被绝望所支配的神经症患者,他们觉得自己被抛弃,无法从厄运中挣脱,生活毫无意义,为了在心理上获得补偿,为了缓解自己的痛苦,于是倒行逆施,盲目地将愤怒和不幸强加到别人身上。
在《皮格马利翁》一书中,希金斯教授对伊莉莎的塑造就是一种施虐行径。这个教授通过几个月的时间,训练一位发音丑陋,语言低俗的卖花女,并使其最终进入上流社会的公众场合而被接受。
然而,卖花女对教授的敌意没有丝毫减低,并最终选择了逃离,因为她渴望回归真实的自我。
从畏惧,到人格哀竭,从绝望,到施虐倾向......以上就是冲突得不到解决,可能产生的四种结果。解决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一定需要我们拿出勇气,直面问题。
好了,说到这儿,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总结一下。
作者在书中一直都是拿弗洛伊德的观点来比较,一直在说明一个事就是:
人的内心冲突并不难化解,所以神经症的治疗不是说的那么的难。
需要在文化、道德等的因素下进行分析和救赎。
其中文化因素引发了神经症,人际关系的混乱和缺失,是造成神经症的原因。
1.【其实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要认清楚自己,明白了自己的内心的价值观、道德观就能面对处理好内心的冲突,只有不断饱受内心冲突煎熬的人,才会得精神疾病。简单说冲突处理不好就会得神经症,处理得好你就能是个正常人】
2.【怎样才能不变成神经症】
为什么要念诗和学哲学了,这样才不会变成神经症。
因为那些内心安定、思想冷静的人是肯定不会有这种问题的,
这一点,每个时代的诗人和哲学家都很清楚。
3.【神经症的人处理冲突的四种方法】
我觉得这是分析神经症的关键点。
作者用尝试“平息”冲突,而不是处理,我想着从本质上就告诉我们神经症患者在内心就是对自己认识不够,根本不了解自己内心想要什么,要得到什么,确实的安全感让他们这样来“平息”冲突。
第一种是试图将一部分冲突隐藏起来,把支配的权力,让给它们的对立面。
第二种是“疏远他人”。孤单是一种基本的冲突,也是最开始对待别人时的一种矛盾态度,另外,这种孤单还会让人们保持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情感距离,这样冲突就成了摆设,也就是说,它还有试着对冲突进行平息的意思。
第三种尝试是神经症患者远离自己,这和“疏远他人”的方法完全相反。按照自己理想中的形象,在心中重新创造一个自我形象。在这个理想的形象中,冲突的每个部分都被粉饰成了一个多样人格的不同组成部分,再也看不出来有冲突的样子。
第四种尝试就是修补曾经偷偷将其他冲突掩盖的内心裂缝。外化作用会让原本和理想化形象只有很小差距的真实的自我,完全变成另外一副样子。另外,一种新的冲突又被它制造了出来,或者说原本就存在的冲突被它无限地放大了,这种说法更准确一些,其中被放大的程度最大的,就是自我和外界之间的冲突。
其他比如心中有疑惑,就可以用自以为肯定正确的态度来进行平息;比如内心世界出现分裂之后,就可以用绝对控制这种单纯的意志力,来强行将其结合起来;再比如冲突和理想有关系时,只要拿出逢场作戏的态度,对所有价值都表示漠视,就能消除这种冲突。
4.【面对我们内心的冲突】
有冲突并不等于得了神经症。在我们的生命中,绝对不会缺少内心的冲突,就比如生活中,我们的梦想、乐趣和看法,经常会和周围的人出现对立的情况。生命中会出现内心的冲突这种情况,其实和我们经常与环境产生冲突是一个道理。
想要发现矛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首先要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还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感情:
比如面对去世的父母,我们所表现出来的痛苦,到底是发自内心的,还是习惯性如此表达?想要看清冲突,建设出一个健全的价值观是最先要做的事情。
5.【用真诚去解决内心的冲突】
真诚的人无一不是内心完整的人。
因为内心分裂的人不可能做到完全真诚。
6.【主动正面去迎接冲突是一种才能--我最喜欢的一段话】
主动去体验冲突,确实有可能会让人觉得很难过,但这却是一种才能,而且非常珍贵。
想要让自己的内心获得更多的自由以及更强大的力量,就必须要在遭遇冲突时,拿出勇气去面对它,同时尽量去寻找解决办法。
勇气越大,自由和力量来得越快。只有当我们愿意承受打击时,我们才能有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
虚假的冷静植根于内心的愚钝,绝不是值得羡慕的,它只会使我们变得虚弱而不堪一击。
这也是我真正需要习得的能力!
7.【总结】
如果你想知道你身边的人为什么亲近你,或远离你,又或抗拒你吗?
用一颗真诚的心读这本书吧。所有感情都是真情实感;
卸下所有伪装;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工作、理想和感情中。
想要接近这一目标,首要的任务就是解决内心的冲突。
每日自省吾身,你的人生将与众不同!